化願力為助力
口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 張淳堆醫師 
編輯部整理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免要處理家庭及工作上的各種問題,為事業的發展、人際關係、升等考試而投注心力,一旦超過了身心能夠負荷的範圍,壓力便油然而生。身體對壓力的承受與排解必須達到平衡的狀態,若壓力過大或持續累積,則易導致生理失調,乃至於加速疾病的生成。

  檢視一下自己,是否經常失眠、頭痛、肌肉緊繃?是否常感到不安、易怒、焦慮?在過度的壓力下,不僅會有上述的徵兆,也容易引發與自律神經相關器官的病症,如:誘發心臟方面的疾病、新陳代謝失常致使體重急速增減、胃腸道的消化不良而經常腹瀉或便秘、免疫系統能力減低而使原本的舊疾惡化等等。一般人總想求得富貴、功成名就,若為此賠上健康,人生豈不可惜?

  如何解除壓力?先要了解造成自身壓力的來源,是否因為常與他人比較而患得患失?或者凡事太講求完美?事實上,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不難排除,重點在於能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正確的調適壓力並非逃避,而是要運用方法來面對與化解,因為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沒有壓力存在。如何化壓力為助力,確實是人人都應學習的課題。

  正常的作息、清淡的飲食、規律的運動以及適度的休閒娛樂,皆有助於舒緩身心,而最根本且有效的方法是學習「放下」,學會認清自己的心念。放下,並不是隨著自己的習慣放任行為,而是能放下舊有的想法、放下與人計較的心態。能以包容的心待人,就能超越自己的習性,壓力也才有可能化為助力。

  靜下心來,我們將會發現,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可以有多重選擇。佛法所說因緣果報的道理,提供我們不同角度的思考,若知道人、事、物的成立必須配合各種條件,就不會只把心思偏靠於某一角落。透過禪修靜坐,有助於安定身心,隨時保持心情的平靜,自能看清壓力的由來。心裡沒有了煩惱與負擔,壓力自然減輕,身體就自然健康。

 


>>閱讀相關文章

善調身心 覺大和尚開示

修行應善調身心,用功須不緩不急,凡事太過與不及都無法達到最好的效果。若能調身、調心,調伏三毒惡業,最後心歸於寂靜,契入無為,就能像如來一樣,成為調御丈夫。

承擔的選擇題 見雨法師

如果不在有限的生命當中,慎選所要承擔的責任,那麼生命將會被無數的瑣碎小事填塞充滿。當我們心甘情願地承擔著該承擔的責任,壓力就能由負面的焦慮,轉化為正向的精進。

紓壓 見倡法師

生命中有許多的不可測,人們也常在種種的變數中起起落落,於是有了求不得苦、愛別離苦……種種壓力隨之而來。

盡力而為 傳觀

凡事虛心看待,盡力而為,不被無謂的虛榮心所牽絆,如此一來,因得失心所造成的壓力必能減輕許多。

轉念 傳鈺

心能作主,為我帶來喜悅。放下執著,就像把緊緊的繩鬆開,將心念轉過來,才真正活得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