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重要与实践
文/见榜法师

慈悲无障碍

  人之所以有贪瞋痴等种种烦恼,根本原因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处处为自己着想,不能以同理心为他人设想,一遇违逆境界即生瞋恼。佛陀开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藉由思惟众生与我同体,于众生苦,感同身受,慈心遍及一切有情、无情众生,就能将心量扩大,如同大地负载一切众生,如同阳光遍照十方世界。“慈悲无障碍”,若能时时心存慈悲,则无一众生是敌人。慈悲能化解一切仇恨怨怼,感化众生断恶修善,故说慈悲是佛道门户、诸佛心念。

  《大般涅槃经》云∶“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是故,一切诸修行人欲成无上正等正觉,必须发起大慈悲心,慈心遍及一切众生,自利利他行菩萨道,即《大乘起信论》云:“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坚定,远离怯弱。”以万行之因花,庄严无上之佛果。若能朝此方向努力精进,一生修行就不会偏差。

以思惟修增益慈心

  既然理上明白慈悲乃是成佛之根本,如何将慈悲落实于日常生活之中,乃是重要的课题。若只知其理而不加实践,“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光说不练,永远也无法成就佛道!“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解行并重才是正确的修行之道。

  首先,必须以思惟修转化无始以来根深蒂固的自私心念。思惟无始劫来,我们轮回三界中,一切众生或曾为父母亲眷,或曾为善友师长,于我有大恩德,而今虽然身形变异,然其恩德不可没。心存感恩、报恩,不忍见其受苦。因此,发心救度一切众生,使其出离生死苦海,得至涅槃究竟安乐。若能经常如此思惟,日久功深,对于苦难众生必能伸出援手,对于临危众生则能及时救护,对于加害于己之众生,则能安详承受。因为一切众生于我有大恩德故。

慈悲不杀 广结善缘

  其次,为了爱护众生而吃素。许多人不了解餐桌上佳肴背后制作的残忍过程,认为自己吃荤,并没有任何过失。其实,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动物也有感受、有思想,为了一己的口腹之欲,而使千千万万的众生受刀割、宰杀之苦,于心何忍?基于慈悲心,所以要吃素。

  此外,更积极地落实慈悲,就要护生。不但救人、救动物于危难之中,于日常生活中更该细心于举手投足之间,护念一切蜎飞蝡动,如行走时留心脚下,不要踩伤虫蚁。而且,不只是护念众生的生命,也要护念众生的道业。于动物,有缘则为其授三皈依;于人,则善用因缘启发善根,令其深信佛法如实修行。

  佛法讲“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又说“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如果能够时时心念众生,就能处处观照己行,收摄身口意三业,如此一来,不但做到护持众生,广结善缘,更能增长自己的智慧。

  藉由慈悲的实践,消除宿世的业障,转化内心的烦恼,定慧具足,自心清净,国土即清净,当下,就在净土中。



>>阅读相关文章

对下以慈 觉大和尚开示

慈悲心就是菩萨的境界,有了慈悲心,就和菩萨的法界相感通。做到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菩萨,就能够自利利他,就能圆满世间法,圆满世间法就是佛法。

慈悲润生 见芥法师

慈心的涵养,不但化解了自身的瞋毒之害,也利益了一切有情众生,更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因地本行。

瞋心的祸害 见灏法师

古人说:“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恨心一起,火烧功德林,不仅现前失诸功德,障碍自己的事业、道业、人际关系,乃至于未来世还将堕于三涂恶道。

美丽心世界 陈昭如(传照)

“慈悲”法门,远胜过以前所受的教育专业训练。慈悲的力量,使我们提升生命品质,让人生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