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台禪寺與觀音殿相對稱的一側,供奉著大願地藏王菩薩的地藏殿,安然矗立在西單大、小天梯的起始點。
地藏王菩薩,「地」表大地安忍不動之意,「藏」表深靜密慮之意,「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其名號正顯發菩薩心地之果證。
地藏殿中,以巴西白玉所雕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手持錫杖,低眉垂視,趺坐於蓮台。金剛座刻有六道圖相,猶如召示著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恆於六道中救度眾生的深切大願。整座背牆恭刻著以噴砂電腦科技所浮雕完成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全文共計一萬多字,規模之大堪稱台灣之最;頂禮菩薩,亦是頂禮法寶,禮敬功德更為增勝。
與殿外階次分明的大小天梯相呼應的大殿天花,為三十七層藻井所構成,而周圍三十七盞垂吊式的光纖照明,能產生色彩上的變化,宛若蓮花式樣的燈光設計,不僅表達出「清淨自性」的意義,更說明修道行人以三十七助道品漸次修證,得證涅槃寂靜的修習法門。以天花為中心的蓮花圖騰裡,十二點的蓮子明顯刻劃出菩薩善解十二因緣法則,隨諸眾生受持得度的因緣,建立緣起,運用緣起,不住緣起的大智慧。
大願地藏王菩薩,過去生時曾為國王,見到國中人民心性倔強,多造惡業,於是發大宏願:若不度盡罪苦眾生,令得安樂以至菩提,絕不先證佛果。《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亦記載:釋迦牟尼佛至忉利天宮說法時,曾殷勤咐囑地藏王菩薩,在釋迦牟尼佛入滅後,直至彌勒佛降生之前,這段無佛住世的期間,須住化世間,教示六道眾生,離惡向善,救拔得至解脫。
秉廣大願超拔六道,大願地藏王菩薩持珠擎杖往返六道,將留化世間,直到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Copyright Reserved, 2021 【轉載圖文請先徵求同意】 版權所有:中台山佛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