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中台禪寺菩提文藝道,與當代書畫名家展開一場古今對話。

長度約105公尺的菩提文藝道,是貫穿中台禪寺建築的主要廊道,十二支經柱,羅列於廊道中,上刻中台禪寺開山方丈 覺大和尚所親筆書寫《楞嚴經》之〈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與當代書法名家書寫的諸品經文。各篇書作皆以陽刻的方式,先行雕於碼頭青石材上,再貼附於一座座以青斗石為基座的經柱上。

如此,出世的智慧法語,就在書法名家的虔心恭書、墨染勾勒下,陳列於廊道中,使得每一位行經菩提文藝道的人,都能於靜心閱覽的當下,體契諸品法語的甘露法澤,正如經文所言「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菩提文藝道誠如所名。

在文藝道的兩旁,為藝文展覽空間,不定期展示當代書畫名家的各類藝作,其中或書藝、或彩畫、或潑染,或巨幅、或條幅、或小品,呼應著佛法藝術化,藝術佛法化的無上法意。

在中台禪寺地下一樓的長廊裡,有著一幅以玻璃馬賽克所拼貼完成的「八相成道圖」,不僅向一切過往者,彰顯出修行之道由凡轉聖的前後次第,更為所有學佛眾生,慈悲示現修行人應當於因地中堅持道法,步步履實的歷證。此圖全長約50公尺餘,共運用約40多種顏色,總計以40多萬片玻璃馬賽克貼製;其中的內容,圓融了大、小乘佛法,俱含住胎與降魔而成九圖。

八相成道,是指大慈世尊在累劫修行後,為利益一切眾生,方便示現降兜率、住母胎、生為太子、捨俗出家,乃至成道度眾、入大涅槃等過程;八相之中,一般有二種說法:以小乘佛法而言,在降兜率、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說法、涅槃等七相外,有降魔而無住胎;若以大乘佛法觀之,則是有住胎而無降魔,均各成其八相。

「八相成道圖」乃是禮請鑲嵌藝術家、現任臺陽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吳隆榮大德所創作,並由 覺大和尚親自指導創作。在施作過程中,先以繪圖完稿輸入電腦,經過放大輸出繪圖稿後,襯於貼作面的下方,再依藝術家憑其色彩、方位及直覺進行拼貼,最後經整體指導、修整,才得以圓滿完成此幅巨作,並確實表達出八相之中,佛陀以自身修行為身教,教化眾生的深心大願。

玻璃馬賽克是由石英、長石、純鹼、氟化物等材料,經高溫熔製、加工成型的類玻璃製品,一般呈乳溶或半乳溶狀,並具有多彩、耐腐蝕、不褪色、潔淨等優越性,不只善能保存如「八相成道圖」的純彩繪壁畫,更能為其中生動的故事,鋪陳出益發鮮明的視覺感受。此幅色彩活潑的「八相成道圖」,以靈動巧變的現代繪畫將佛法藝術化表現得淋漓盡致。

穿越時間與空間,佛陀以身教為眾生開示,由凡成聖的修行方向,在八相成道的意象中發揚彰顯,默然綻放於觀畫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