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佛修学净三业要如何「常随佛学」?就是心要有正念、口要清净、身业要清净,要向佛学习,身、口、意三业都没有过失。
吃苦了苦修行学佛必须了解人生是苦。知道人生是苦,所以就要离苦。离苦,不是等到未来,而是现在就能离苦。
正思惟凡事从正面观察,就是正思惟。无论面对顺境或逆境,只要本着正念、本着正面的想法来面对、处理,做任何事情都能够成功。
皈依三宝借由外面的佛、法、僧三宝,可以启发我们的自性三宝。修行就是要使自己本具的三宝现前,契悟自性三宝,道业才能有所成就。
敬慈和真好修行 佛法看起来很深奥,但如果我们从因上来落实,就很浅白。平常心就是道。
五戒的意义与重要性 受持五戒,从消极自利的持戒,提升成积极利他的菩萨行,真正能把五戒持得清净微细,就能深入佛法的堂奥。
口业清净吐妙香 除了称赞如来的功德,看到他人做善事、受三皈五戒,乃至发心布施供养、出钱出力修种种功德,我们都能心生随喜。
四威仪中好修行 先透过外在的威仪戒行来定心、净心,在事上做到了,进而由外而内、清净我们的身口业三业,这样来用功,自己就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吃素与慈悲 佛教提倡吃素,是为了长养慈悲心。慈悲心,是社会安定、净化、和平的根本。
布施的意义 用「舍」,舍去我们心中一切的烦恼、恶念,舍去种种邪见思想,把无明、烦恼舍掉,清净心自然就能现前。
忍力具足 致成佛道 修菩萨道就是一个「忍」字。能忍,才能成就定力、智慧。有了定力、智慧,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
欲求佛道 当勤精进 不但身不要懈怠、不要放逸,心还要专注,进一步由有念归于无念,万法归一,归到这一念心;最后这一念心也不执着,这才是真正的精进、最高的精进。
因地果还生 希望生活富足、安定,甚至超凡入圣、成佛作祖,就要明白世间、出世间因缘果报的道理,从因缘果报上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缘起无我 修行圣道 有了这种观慧,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这个智慧心马上就能起照,看到任何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体即空,这样一下就能把烦恼照破,就不会被境界所转。
一音演说微妙法 众生都喜爱听好听的话,亲近对他有益的人;而布施、爱语就是顺乎人心、导人向善的行为。
四正勤 时时刻刻都要在「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这个道理上用功,这样来落实佛法。
逢苦不忧,遇乐不喜 逆境也要忍、顺境也要忍,能够做到一个「忍」字,就是「报冤行」,也是「随缘行」,心就能达到不动的境界了。
警念无常 道业必成 一般人不知道无常,生死心不切,没有警觉的心,修行才会懈怠散漫。警觉到无常杀鬼随时在我们左右,就会时时刻刻、动静闲忙痛念无常,赶快用功修行,如此哪里还有生死不能了的?
慈悲观修行学佛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明心、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二方面是这念心要安住不动,透过检讨反省,看看自己贪心、瞋心、痴心,哪一种习气重?检讨了以后,就要对治、让心安住。
观受无我 《心经》里提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把色、受、想、行、识五种阴境照破,本心就能现前。
中道实相观—九十七年夏季学界精进禅七开示 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犹须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禅七期间,看看自己有没有坐到好香?所谓「好香」,就是坐在这里,只有这一念心,没有时间、空间。这一念心现前了,就成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
诵经的意义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条条道路通长安,透过诵经的方便,对治妄想、对治昏沉,把我们的心依靠到经文上,借此契悟这念心。
共修的意义与功德 共修是一种沟通的桥梁,减少彼此之间的障碍。在共修当中,每个人的心念一致,就能产生感通的作用。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就了解共修的目的还是在修行。
《金刚经》的智慧 悟到这念心了,无论挑柴运水、穿衣吃饭,心始终都在禅定当中,这就是「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达到这个境界,随起一念,真正能够放光动地。
拜佛的真义 如果一个人真正具有恭敬心,又能改过迁善,一定能消除业障,增长福德智慧,做任何事情都容易成就。
善友为缘 修行易成 佛法讲缘起,缘就是外缘,遇到良善的外缘,自己就跟着提升;若是遇到恶缘,人也跟着变坏了。
反躬自省 日新又新 清净心不是等待而来,而是要靠我们每个人落实检讨、反省,有了烦恼能看破、对治,清净心才能现前,这是非常重要的。
知足乐道常心安 我们修行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净化自己,要知足常乐,安贫乐道。
真正的财富 如果大家都能本着佛陀的四分法来理财,我们的社会一定是充满菩萨行的安定社会。相反地,如果以贪婪为原则,处处都是欺诈、骗财,不但自己得不到好处,而且社会一定会不安定。
公事门中好修行 上班族也能修行,只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观照,转化烦恼,烦恼就成菩提,凡夫心即成圣心,人生就很充实,生命就愈来愈光明。
作主,究竟的情绪管理 佛经里所说的「贪、瞋、痴、慢、疑、邪见」,就是六个大的情绪,我们要怎样来管理?就是要管理好第一念,时时刻刻保持这念觉性存在。
好意与关心为何会造成困扰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是相对的,没有一个绝对的境界。
如何消除冲突矛盾与烦恼? 这念心,起善念就是光明,光明就是净土,净土就是天堂;起恶念,心就是黑暗,黑暗就是烦恼,最后所感得的果报就是地狱。
如何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 佛法说,一切诸法皆是仗因托缘、互相依存而生,必须和合才能够成就新的契机。
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若能经常保持正念,不受外界环境所影响,心便得到宁静,身心能协调,疾病就不可怕,死亡更无可畏惧。进一步正信因果,把这念心收回来,达到六根归一,即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最后就能达到究竟寂灭的最高境界。
面对疾病 能悟到这一念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这一念心具足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功德、无量的神通妙用,安住在当下这一念心上才是自己,这样子才是我们真正美丽的一种人生。
Copyright © 2025 - 【转载图文请先征求同意】 版权所有:中台山佛教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