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本期主题:广行布施福无边 身心安乐契菩提







《大智度论》云:「布施之福,是涅槃道之资粮也。」
悭贪是障道之因,多欲苦本。
以清净、无求之心广行布施,在欢喜付出、慈悲利他中,
必能舍除贪爱执着,成就无上菩提。


布施的意义──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每个人都有悭贪的习气,只是层次有所差别。想要去除悭贪,就要修布施,用布施舍去悭贪的烦恼。世间人也知道舍,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就是布施、就是一个善因,所谓「舍一得万报」,布施一块钱,可以得一万块钱的果报,这就是修布施的果报;就佛法来讲,进一步要用「舍」,舍去我们心中一切的烦恼、恶念,舍去种种邪见思想,把无明、烦恼舍掉,清净心自然就能现前。

度脱悭贪利自他

  修行就是要「舍」,不仅要舍,还要大舍。在佛经里,释迦牟尼佛讲得很清楚,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我舍身命的地方。为了成就道业、度众生,所有钱财土地,乃至头目脑髓,一切都可以舍得干干净净;什么都能够布施,这样哪里还有悭贪心?所以布施既能自利,又能利他。

  布施可以从三方面来修,一是财施,二是法施,三是无畏施。财施,财就是财物,分为内财和外财。所谓内财,就是指我们的身体、头目脑髓,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连生命都可以布施出来。外财则是指自己的财物、田地、房产等。以布施内财和外财,来去除自己对钱财、身体的悭贪。

  第二是法施。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法的真理称为俗谛,出世法的真理称为真谛,最上乘法即是中道第一义谛。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以世间、出世间的真理来教化众生,使众生转迷为悟,并且达到觉悟,这就是法布施。

  我们说法时的这念发心,是为了弘扬佛法、建设道场、普度众生,本着慈悲和平等心来自利利他,使每个人能够自觉、觉他、觉满,了脱生死,超凡入圣,这就是清净的法布施。思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的亲眷,要知恩、感恩、报恩,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希望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轮回,都能彻悟真理,觉悟自心,不会走远路、走错路。法布施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希望人家来恭敬我,而是基于慈悲心、平等心。若是为了名闻利养而说法,就不是清净的发心。

  第三,无畏布施,就是给予别人精神上的鼓励。例如有些人认为活着毫无意义,对于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不抱任何希望,觉得人生已经走投无路,乃至意志消沉、想要自杀。这时候就要用佛法来鼓励他,让他重拾信心,讲人人都有佛性、佛性本具的道理,用种种方法开导他,化除他心中的恐惧、烦恼,使他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又或者对于身体得重病,受种种病苦,乃至没有勇气活下去的人,给予他安慰、鼓励。运用财布施,给予医药的救助;或是运用法布施,告诉他种种道理,让他了解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依世间法修十善,将来可以生天;依出世法修六度,可以证菩提、证涅槃,能够出三界了生死,让他对人生产生信心,这就是无畏布施。所以财布施后,马上要有法布施,因为救人的目的是在救法身慧命。

能所俱空契中道

  佛法才是根本,所以法布施是最重要的。我们道场是以法布施为根本,化缘、行脚托钵、赈灾……这些都是方便。法布施就是一种觉的教育,如果社会没有教育、文化,只是追求名利财色,为了吃好、穿好、住好,拚命在物质上去追求,未来就会成为禽兽的社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追求物质生活、追求刺激,就会造成彼此是非、斗争、残杀,乃至毁灭世界。佛法是最高的文化与智慧,如果有文明、有文化、有佛法,就不会只着重追求物质生活,使心量愈来愈狭小。所以我们在世界各地成立精舍就是大布施,就是大舍;把佛法的智慧布施给大众,使每个人都能够认识自己,不再迷惑,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真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法布施才是根本。

  一般人也知道施恩不望报的道理,假使我们做了善事,就认为自己有好大的功德,起了贡高我慢的心;或是我今天很精进用功,看到人家不精进、不用功,就看不起人家,这些都是执着。所以修布施,进一步要修善不执着善,做到三轮体空,做了善事,了达一切善法都是缘起性空,在布施中没有我相、人相,能所俱空,心不执着,就能解脱。

  《金刚经》云:「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又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不执着,不是不去做,而是做了以后,不生我慢心、贪爱心;做了等于没有做一样,明白诸法性空,知一切法假有,如梦幻泡影,但不妨碍我们去做,能够如此就是修一切善法,又不执着一切善法。朝着这个方向去修善、去努力,最后一定会契悟中道实相,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