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的現代意義
 

 

文/劉韜(普觀精舍)

今年已是二十一世紀的開端,也是另一個新時代的伊始。在二十世紀的末期,人們以「地球村」的口號,呼籲全球具有高度意識的眾生,本著共存共榮的基本觀念,一起維護「共同生命體」的安全與和平。但是,人們在倫常廢弛、貪婪豪奪熾起的景況下,顯見各種危機。此為今日哲學家、宗教家及教育家所一致感歎,而亟思籌計良藥治本之緣由。

中台禪寺興建以來,覺老和尚慈悲為懷,奮力提倡中道實相觀,宏揚佛祖設教宗旨,以入世醒世之菩薩願行,為社會人間啟迪光明,其振聾發聵,化頑立懦之偉言正行,實為當今宗教家之楷模。

今逢浴佛聖節,世宇共慶同欣。中台信眾,鼎襄盛典,在於深體浴佛即浴心的宏旨。筆者末學淺識,僅就所知,提出下列數點,以供大眾參考,並就教於高明。

一、自我檢視。因為人有七情六慾,平日立意存念,難免有時或因情緒反應之不同而有所偏差。若能每在立意行止之前,稍加反省,觀照自心,是否依持正直清和原則出發,然後再付諸行動,如此當會減低錯誤,降低惡障,足以利己亦可利人。此可為浴心之第一步;亦可謂為浴佛之重要意旨。

二、樂善好施。人之善行出於善意;善意出於誠心。中庸所說:「不誠無物」、「至誠無息」。凡有誠心之舉措,不僅可以成就自己的人格,亦可感化人眾,共相完成安定祥和之生命共同體。所以,我們無論內財或外財之布施,都要以樂之好之的正心誠意為出發點,進而促使大眾共信共行在利己之基礎上建立起利益人群的寶塔,放射出無限的光輝。這也可謂是浴佛聖節的重要意旨之一。

三、忍辱負重。今日人們共同的弱點,在於貪、瞋、癡。凡我學佛之人,若本戒定,了明真知正慧,自可見人之所未見,立人之所未立。懂得萬相皆虛妄,切持無住而生心。如是,在去貪、去瞋、去癡之過程中,必須忍受苦、怨、譏、譖;承接辱、毀、剝、煎。一以錘鍊自成;一以化育眾生。是亦可以促成浴佛聖節宏旨之實現,俾使佛法佛光更增輝燦於人間。

時迄今日,世人猶以出世或迷信眼光看佛教,以其不知佛教真實意旨所在;更因慧根未具,罪業深重而不知洗心革面,化己立人。若能自今伊始,深體浴佛節之真諦,發心立願,慈悲喜捨,探本歸元,當得真知正行,與佛同馨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