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法證果的弗加沙王(三)
文/傳福  圖/傳黠


閱讀感言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各 期 連 結
  • 聞法證果的弗加沙王


佛陀繼續為弗加沙開示:「什麼是六事各有所合?眼合於色,耳合於聲,鼻合於香,舌合於味,身合於細滑,心合於知,這就是六合。

什麼是凡夫心念受十八種事所轉?眼根為好色所轉、為惡色所轉、為中庸色所轉;耳朵為聽到的好聲所轉、為悲聲所轉、為惡聲所轉;鼻子為聞到的好香所轉、為惡香所轉、為臭氣所轉;舌頭為美味所轉、為惡味所轉、為無味所轉;身體為接觸到的細軟所轉、為粗糙堅硬所轉、為寒熱冷暖所轉;心念為善事所轉、為惡事所轉、為世間俗事所轉,這就是凡夫心念被十八種事所轉。

哪四件事是修道人應當堅定不移、專心致志地落實?一是至誠。二是等意。三是智慧。四是消滅諸惡。這四種稱為四堅志。行者觀察眼睛看到所貪愛的,得到後便感到快樂,等到樂境遠離,自覺樂境消失,苦果現前,即知道是苦;苦已遠離,便自知已從苦中解脫。一般人都是在苦果中受苦,難以得樂,所以應當思惟斷除惡業,不再造作惡事。因為心遠離苦樂兩邊,得不苦不樂,即自知遠離諸苦。譬如兩根木頭互相摩擦而生起火苗,將兩根木頭分開,則火苗也熄滅,木頭也冷卻。恩愛合會便有種種苦,捨棄貪愛執著,就能從苦中解脫。譬如鍛金師得到純好的黃金,可以隨心所欲地製作各種珍奇寶物,如金臂環、耳飾、簪釵步搖,及百種金碧輝煌之物,都能做得出來。修道之人觀照此心,應當如鍛金師鍛金一樣,心能作主、隨心生種種善法,不令心想投生到第二十五天、第二十六天、第二十七天、第二十八天,仔細審查觀照,即便生到諸天還是不離業有,時間久了還是會壞滅,非恆常不變。覺知此理,於是心念不再攀緣,不再想念,不再愛染,心清淨,是名無為。智者如是思惟,才能超脫一切;人能遠離諸惡,才是有智慧的人。眼前所見萬物都將變滅,不會永恆存在;唯有這念心寂靜無為,不去不來,不生不滅。修道人明白這個道理,便能對清淨無為之道生起信心,至誠懇切落實修行。還沒有得道時,所有貪愛染著皆由執著我們的身心所生;得道後,這些執著顛倒都捨棄無餘。能夠捨棄所有貪愛執著,是名無為。

心懷欲愛,不能得到解脫;心懷瞋怒,不能得到解脫;心念愚癡,不能得到解脫。修道人知道此理,因此捨棄欲愛、瞋怒、愚癡之心,拔除恩愛的根本,砍斷其枝條,截斷其根莖,不再生起妄念,是名無為。

心中想著『有我』,即是動念;想『無我』,也是在動念;心想我當正念,也是動念;心想我非正念,還是在動念。自己思惟,這樣不斷地起心動念,這是病患,是重病,是痛苦,是繫縛、不得解脫。因此不再多起妄念,即是離苦之要。」

弗加沙原本不知道是佛陀慈悲為其說法,在一心諦聽法義的當下,證得三果阿那含果,即知道眼前慈悲為自己說法的人就是佛陀。弗加沙立即起座,至誠頭面頂禮佛足,慚愧懺悔地說:「我實在是太愚癡了!見到佛卻失去禮敬。」此時,佛乃現出大光明威德之相。弗加沙深深地向佛悔過:「我是愚癡之人。」

佛陀慈悲地說:「能自悔己過即是善,當下過已滅除。」

弗加沙向佛祈請:「世尊!希望您接受我作沙門。」

佛問:「衣鉢都準備好了嗎?」

弗加沙回答:「還沒有準備好。」

佛言:「衣鉢沒有準備好,不能作沙門。」

弗加沙言:「是,世尊!請允許弟子暫時離開,去備妥衣鉢。」

佛言:「很好!」

弗加沙起身,向佛頂禮後,繞佛三匝。

次日,弗加沙即入城,剛入城不久,城中有一隻小母牛突然狂奔,衝向弗加沙,並以牛角觸抵弗加沙。比丘們展轉聽到這件事後,稟白佛陀:「世尊!您昨日可曾到窯家去為弗加沙講經說法?這位沙門離開去準備衣鉢,卻被狂奔的牛抵觸而死。請問他會投生到哪裡呢?」

佛言:「這位大長者在我為他說法時,一心諦聽思惟,如理受持,當下即證得須陀洹、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他已捨棄五蓋:一者婬妷,二者瞋怒,三者睡眠,四者戲樂,五者悔疑不正之心,現投生十六天,於天上證阿羅漢果。諸位比丘,你們現在去將弗加沙王的遺體妥善收葬,並且起塔供養。」

諸比丘們遵從佛陀教誨,為之起塔供養。 

佛說完此經後,所有比丘皆合掌,至心向佛作禮。(全文完)



典故摘自:《佛說蓱沙王五願經》

 

省思

弗加沙王善根深厚,信樂佛法,在壽命終了的前一晚,蒙佛慈悲為其開示,因至誠懇切,一心諦聽,如理受持,而證得三果阿那含。我們應當欣慶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得遇正法是殊勝難得的福報,當觀無常迅速,自我警策,珍惜聽聞佛法的因緣,專注思惟,落實法義,早得解脫。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