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潛跡山林的苦行僧,到高樹法幢的大善知識,
導師 覺大和尚於閉關潛修十餘年後,
一九八七年經諸方大德殷請濟世,創建靈泉寺,
演傳禪宗心法,接引廣大群眾進入佛法堂奧。
而一次台灣佛教界創舉之四十九日精進禪七,
更令沉寂已久的禪門宗風蔚然重興。

出家潛修

1980 年代初期 導師 覺大和尚於台北縣萬里鄉芥子山區茅棚獨居修行。

  一九六三年,導師 覺大和尚於基隆十方大覺禪寺,從一代禪宗泰斗 雲老和尚臨濟宗法脈嫡傳弟子 源長老座下披剃出家,翌年受具足戒,矢志苦行。由於修行上的進境, 導師決定閉關苦修,專究心地,更上層樓。遂離開十方大覺禪寺,先後在宜蘭吉祥寺、新竹圓明寺、香港大嶼山寶蓮寺等地閉關潛修。

  大約在一九七○年代末期,由於幾位居士發心在台北縣萬里鄉靈泉寺現址買了一小塊山地供養 導師,於是在此蓋了一簡陋茅棚,繼續潛居苦修,保養聖胎。

  一九八五至一九八六年間,陽明山國家公園內興築了一條產業道路,恰好經過茅棚前面, 導師獨居用功的情形才逐漸被過路遊客知曉。 導師沈毅端嚴的氣度、舉止,以及堅忍實修的苦行,令信眾們十分驚歎。許多人嚮師德風,前來向 導師請教佛法,並為之折服。於是口耳相傳,訪客成了皈依弟子,慕道求法者絡繹於途, 導師的名聲一天天地傳播開來。

創建靈泉寺

1987年 導師應請創建靈泉寺,並為四人剃度,為靈泉寺第一批常住眾,經常上山請法的在家居士有二、三百人。於靈泉寺現址修建玉佛殿,舉辦第一次禪七,參加的僧俗弟子約二十多人。

  一九八七年,深獲法益者日漸增多, 導師有感於機緣成熟,於是在諸方殷請下,就地闢建靈泉寺,開始弘宗演教,傳法利生,法筵自此蔚然而興。當年,有四位弟子於 導師座下披剃出家,成為靈泉寺第一批常住僧眾,經常上山請法的在家居士也不下兩、三百人。建設過程中, 導師親自領眾披荊斬棘,從挑磚和土、砌牆粉刷到除草整地,事必躬親。

  在 導師的帶領下,僧俗們胼手胝足合力整建,三個月後,簡約樸實的玉佛殿,於弘揚禪宗法脈之靈山聖地翻蓋完成。 導師舉辦了靈泉寺第一次的「禪七」,參加的僧俗弟子約有二十多人,此次極小規模的禪七,讓台灣沉寂已久,幾乎已經不見蹤跡的古代中國禪風,終於又在地處偏僻、荒山野外的萬里靈泉寺出現。

重振宗風

1991.11.17~1992.1.5 舉辦四十九天的七期禪七,震撼海內外佛教界。

  導師法緣日益興盛,於是決定蓋一間可以容納更多人一起打禪七的禪堂,恢復叢林禪制,開演宗風。透過舉辦一次又一次的禪七,接引來自社會各階層的慕道之士進入佛法堂奧。一九九一年十一月,舉辦一次連續四十九天的七期精進禪七,震撼了海內外佛教界,令沉寂已久之禪法,宗風重振!

  此後,本寺於春夏二季定期舉辦各界精進禪七,無論是針對一般大眾或傳播界、企業界、建築界、司法界、醫界所舉辦的精進禪七,乃至於為大專學生、教授、校長所舉辦的學界禪七,經由數息、觀息、中道實相觀等法門,引導大眾建立正確的知見,如實在心性上用功,靜中養成、動中磨鍊,從信解行證得到真實利益,並將此運用於日常行住坐臥中,在向內覺察、覺照之間,淨化身心,顯發覺性,尋回生命的活水源頭,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