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一)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凡夫主要有两种执着:执着身体为实有、执着身体是我的,这就是佛法所说的执我、执我所。修行先要破我执、破法执,到最后连破除的这念心都要放下,销归自性。若是破除的这念心放不下,还是有能、有所,有能观、有所观,仍处于相对的境界中,就不能契入究竟实相。只有打破能所之间的对立,才能达到能所一如的境界。虽是能所一如,也不妨碍有能有所;能所一如是体,有能有所是用,用不离体、体不碍用,彼此互融无碍,这才是佛法的真义。

  众生执着身体为实有,有了身体,必然会有生老病死;要脱离老病死苦,首先就得破除对于身体的执着。我执、身见怎么破除?这种执着是观念的问题。因此,要破执着,就要从观念上来破、来转。譬如一个人过去常做坏事,现在觉悟了,知道恶有恶报,将来会堕落三涂恶道,所以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修善断恶,把过去恶念的心转成善念的心。改变了原有的观念,连带地也能把行为修正过来。修行的功夫,一个是转烦恼、一个是破执着,转也好、破也好,都是用功、都是修行,只是在层次上有所差别。

  「我」是实有,自性之义。色身本来是没有实体、无有自性,但众生心生颠倒,执着色身为实有,以为是自己,因此衍生出贪、瞋、痴、慢、疑、邪见、财、色、名、食、睡等无明烦恼。因为执着色身为实有,所以要吃得好,身体才会健康;要穿得好,才会显得漂亮;要拿第一名、要出类拔萃……所有的名、利、财、色,都是因为执着有一个我的缘故。我的名、我的利,这些都是「我相」,所以家庭有问题、社会有问题,也都是因为每个人的我执在作祟。我执,是所有罪恶之源、祸乱之根。

  《佛说八大人觉经》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在迷的众生,执着色身为实有,而产生种种颠倒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身体就成了罪恶的渊薮。悟道的人,明白身心如幻,藉由幻身、幻心,把握因缘、创造因缘、运用因缘,心起善念、发大愿心,身做善事,身体就不再是罪恶的根源,而是实践善法、成就功德的方便。身体是罪薮或是功德,就在心的迷悟差别。

  这一章就是专门讲无我的道理。身本无我,知道一切地、水、火、风四大,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无我。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佛」是果位上的圣者,此处指释迦牟尼佛。「言」,指言说、言教。「念」,是思惟、想念。「念」字,是由「今」和「心」所组成。「今心」,指的就是当下这念心。世尊教示弟子,要想脱离生、老、病、死苦,就应当静坐思惟,这念心不想过去、现在、未来,不想财、色、名、食、睡,时时系念身体是由四大因缘和合所生。地、水、火、风四大各有各的名字,这些名字也只是安立假名而已,其中并没有真实的体性。这是属于色法的部分。

  人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所组成的,其中有精神的部分、也有物质的部分。精神是指我们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五蕴当中的受、想、行、识;物质则是指色法的部分,其中又可分为地、水、火、风四大。一般学校教育中,提到物质世界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态。佛法中所说的地大相当于固态的部分,水大相当于液态,风大相当于气态,而火大则是指能量。就分析现象世界的组成而言,四大所涵盖的范围比三态要来得完整。

  「身中四大」,分析身体各个器官、组织,头发、指甲、皮肤、肌肉、骨骼等固体的部分属于地大;血液、眼泪、唾液、小便……属于水大;出入息属于风大;身上的热量则属于火大。四大不调,就会生病。一般人执着色身为实有,有了一点小毛病,就心生挂碍,时时想到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身体不能动,就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修行人平时要调身、调心。调身、调心的目的,并不是执着色身的饱暖,而是因为假借色身,作为用功修行的方便,「身安则道隆」。如果能够体认色身是由四大假合而成,各有假名,都无实体,就能脱离世间的种种苦恼。

  不仅人身是假名、假有,整个世界也是无有实体的假相。分析起来,一切事物都是因成假、相续假和对待假的组合。譬如,大众眼前看到园圃中的树长得很茂盛,其实树也是四大假合而成的。树干、树叶、花、果等属于地大;树中的水分属于水大,如果没有水分,树是活不成的;树有能量,能量就属于火大,古人钻木取火,就是利用树中所蕴含的能量来煮食和取暖;树也有呼吸循环系统,白天吐氧气,晚上吐二氧化碳,这就属于风大。

  佛法四念处之一──「观法无我」,「观」是观念、观想、观照、思惟。时时要观想、思惟身中四大有各自的假名,没有实体,一切法无我,地大归地,水大归水,火大归火,风大归风。经过思惟分析,了达外四大是空,内四大也是空,知道自身依、正二报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幻有,就能破除对自我和我所的执着,证到我空的境界。入了空定,断见思二惑,就属于小乘的圣者。

  佛法讲无我,并不是指不要身体,而是指不执着色身。假使认为无我就是不要色身,那要凭借什么来修行呢?「一切法无我」是指一切法缘起性空,没有自性。所有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男女老幼、出家在家……都没有实体的存在,都是因缘和合的假名、假有、假相。假使诸法有自性,不需要待缘而生,那么大树就能直接生小树。但事实并非如此,树必须透过播种、割枝或插枝等方法,具足土壤、阳光、水分、空气等因缘、条件,才能产生新的树苗;假使众缘不具足,树就无法长成。由此可知,树也是仗因托缘才能成就,因为仗因托缘而生,所以没有自性。人也是如此,人的身体不能直接生出另一个身体,必须经由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胚胎的孕育,以及种种环境、条件的配合,才能生出婴孩。所以,人身也是假合而成,无有自性,如梦、如幻、如泡、如影,都是虚妄不实的。

  「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念」就是静坐思惟,思惟诸法无自性的道理;重虑缘真,一次、二次、三次……乃至十次、百次、千次、万次,直到破除自己的执着为止。能想之心与所想之理相应了,一下就能入到空定、入偏空涅槃,就能得到自在、解脱。


(二)

  一般人不知道要藉由思惟无我的道理来得到解脱,反而时时在财、色、名、利上追逐,想从中求得自我的肯定,结果愈追逐愈迷失,不但肯定不了自己,反而生出种种烦恼,不知道烦恼就是生死的根本。修行学佛的人时时思惟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因缘和合所组成,所以能够了解一切法无我。既然无我,是谁在老?谁在病?谁在死?既然无我,也就没有老、病、死苦,所以,这个法门是了生死、断烦恼的法门。

  过去有一位法师,身患重病,疼痛难忍。有一天,自觉人命无常,道业未成身先死,实在心有不甘,所以他强忍疼痛,将两腿一盘,静坐思惟到底是谁在病?谁在痛?是身痛?是心痛?如果是身痛,哪一个是自己的身体?身体是四大假合,毛发指甲、肌肉骨骼属于地大,既然是地大就归于地,与自己毫无关系;而且地大纯属物质,如何能知道痛呢?

  血液、眼泪、小便属于水大,热量属于火大,出入息属于风大,一项一项地追踪参究,一项一项地分门别类,各各回归其属性。经过分析之后,色身的每一部分各有其归属,完全找不到一个所谓的「我」。既然无我,如何知道痛呢?既然身是空,那么是心在痛吗?受、想、行、识都属于心所涵盖的范围。以受为例,受有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受,不管是哪一种受,都无有自性、都是空。既然是空,怎么生痛觉呢?

  乐受是一种快乐的感觉,譬如吃到好吃的饭菜,觉得非常可口,心生快乐,这就是乐受。举例来说,广东人喜欢吃酸酸甜甜的口味,台湾人偏好清淡的口味,两湖、四川一带的人非得又辣又咸的食物不能入口。北方人喜好面食,只要有馒头配辣椒,就可以吃得欢喜似神仙;浙江人喜欢吃臭豆腐,但一般人只要闻到臭豆腐的味道就会受不了。另外,有些人特别喜欢吃带有苦味的菜肴,有些人看到苦瓜就连连摇头,连碰都不愿意去碰一下。

  每个人对酸、甜、苦、辣的感觉都不同,到底什么才是好吃的东西呢?如果苦的东西好吃,应该每个人都喜欢吃苦才对;如果酸、甜、辣的东西好吃,为什么只有一部分的人觉得可口?所以,酸、甜、苦、辣没有自性,所有的感觉──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也都是虚妄不实的。同理可推,想、行、识也是如此。经云:「受如水泡,想如阳焰。」一切都是幻化的境界。

  这位出家法师透过析空观的思惟,知道色身是空,心也了不可得,一切的病痛都是从自己的分别、妄想、执着所生。能念之心与所念之空理相契合,就像是杯盖遇到了所属的茶杯,「啪」地一声,二者紧密相合,一瞬间整个世界一片空寂。这位生病的法师在思惟无我的当下,就入到空定当中,不再受到病苦的折磨。所以,经常思惟空性的道理,常处在空定当中,不但能破除我执,而且能超凡入圣。

  「我既都无,其如幻耳」,「幻」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如镜中的影像和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一般,是一种假有的现象。以电视画面为例,电视画面上的确有影像的存在,不能说什么都没有,但想要从画面中拿出实体的物像,却又了不可得。作梦也是同样的道理,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梦境当中有苦、有乐,作梦的人以为梦是真的,等到梦醒之后,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幻境。众生只知道晚上睡觉时会作梦,不知道白天所经历的依、正二报也是梦境。梦境似有,但非真有,所以,心、意、识都是虚妄不实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如泡、如影。

  了悟无我的道理,就能契入无为法、就能得到解脱。《楞严经》中,毕陵伽婆蹉尊者自述证道的因缘──尊者听到世尊讲「人生是苦」的道理之后,念兹在兹,持续不断地思惟苦谛的道理。有一天在城里托钵的时候,仍然心系苦谛,没有注意到路上有一根毒刺,不小心一脚踩在毒刺上,疼痛难忍,苦不堪言。尊者当下察觉到:一个觉是感觉痛的觉,一个是觉知的觉。因为一踩到刺,马上就知道有根刺刺到脚,这就是觉;第二个,又能够知道痛的觉,究竟是一个觉,还是二个觉?到底是谁在痛?在这个疑情上用功参究,一下就入了空定,经二十一天,诸漏销尽,最后证得阿罗汉果。

  本章的目的,是在破除众生对色身的执着。了解其中的道理,就要时时刻刻念兹在兹,重虑缘真,思惟「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烦恼生起时,马上思惟:到底是谁在起烦恼?是身在起烦恼,还是心?若是身,身乃四大假合,无有自性;若是心,受、想、行、识也是幻化不实的。不断地精进参究,当能想之心与所想之理相应了,就能证到无我、空性的境界,就能破除对我的执着。这样如法修行,就能真正得到佛法的益处。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