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本期主題:做情緒的主人







能覺知妄心無常、境界虛幻,
則不被喜怒哀樂的情緒牽制,
時時覺性現前,有智慧地隨緣應物,
自能身心安然,隨處自在。


作主,究竟的情緒管理──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佛法以人為根本,人以心為根本,心以覺悟為根本,三者是一體的。孟子講:「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人和禽獸的差別非常微細,「幾希」,只差一點點。是哪一點點?就在於我們這一念心能不能返照、作主。如果這念心能夠把握住、能夠作主,這一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成就;相反地,假使這念心不能作主,心亂掉了,心猿意馬,心生顛倒、無明、無奈、無聊,自己就管不了自己。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作奸犯科,乃至做出種種顛倒的事情,都是因為這個心迷糊、做不了主宰的緣故。所以佛法告訴我們要定心、淨心、明心,這念覺性清楚明白、能夠作主,就像一盞燈一樣──智慧之燈、菩提之燈,這盞燈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社會、照亮世界,使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安定、得到平靜,都能心安理得,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們了解以後,從現在起,就要養成作主的工夫。

調御自心做主宰

  要養成作主的工夫,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煩惱。《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我們這個心有七情六欲,有時候歡喜、有時候悲哀、有時候快樂、有時候煩惱……就是這樣患得患失。有這些情緒的變動,心中產生了波浪,心就是黑暗。如何才能使這念心堅住不動?在儒家來講,就是要保持「喜怒哀樂之未發」;在佛法來講,就是要達到一念不生,也就是《六祖壇經》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不但壞事不想,好事也不想,這念心安住在實相上,始終清楚、明白、作主。要達到這個境界,就要靠自己去努力、調治這念心。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情緒管理,自己要管理自己的情緒。我們心當中有很多情緒,佛經裡所說的「貪、瞋、癡、慢、疑、邪見」,就是六個大的情緒,我們要怎樣來管理?就是要管理好第一念,時時刻刻保持這念覺性存在,覺察、覺照、覺悟。

  什麼是覺性?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個心,就是覺性;如果沒有這個心,我們也沒辦法聽。我們一生下來就能聽,但是聽到好的就高興,聽到不好的就起煩惱,這樣並不是「會聽」。什麼是「會聽」?聽到好的不高興,聽到壞的也不起煩惱,這就是「會聽」。同樣地,我們要「會看」,看到是非善惡、花花世界,紅的、白的、綠的;是明、是暗,這些都要知道;哪個是正?哪個是邪?都看得很清楚。是大路、正路,我就去走;是小路、邪路,我就不去走;前面有一個坑,我絕對不會去跳,這就是「會看」,這些都是最實在的道理,知而不著,做到了,我們做人做事就找到一條光明的大道。

回光返照覺性顯

  進一步要想超凡入聖,就要往內看,注意自己這念心。佛經講要「回光返照」,「光」是什麼?光,就是我們的眼光,我們的智慧、覺性。平時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看外面的色、聲、香、味、觸,往外看,這個心就是攀緣、顛倒,這個心迷惑了,我們就失去覺性、失去光明。所以現在要「回光」,把這個智慧心、覺性收回來,看看自己起心動念想的是什麼?好的念頭就保留,壞的念頭就要把它照破。

  例如覺察到自己起了惡念,馬上就要發一個慚愧心,把它改過來;如果會參禪,就看到起心動念那個地方,照它一下:「是誰在起惡念?」就把這個惡念照破了;或者是用念佛的方法,照到起惡念那個地方,念一句:「阿彌陀佛」,惡念就沒有了,這就是回光返照。懂得回光返照,就真正達到修行的境界了。經常用這個工夫,惡念就會慢慢減少,到達惡念統統沒有了,心中完全是善念,這時連善念也要放下,最後歸於無念,無念就是解脫。《六祖壇經》云:「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念就是眾生,無念就是諸佛。有念就是妄念,如同水起了波浪;無念,這個心就是風平浪靜,我們修行就是要達到無念。

  老子也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為學日益」,做學問是一個加號,天天都要用功學習,學業才會有成就。「為道日損」,我們修行要想成道,就要天天反省,把心當中一切過失、垃圾統統化掉;最後真正達到寂靜無為的境界了,就能成就全體大用,這就是一個大原則。

念茲在茲不離覺

  明白這個道理,就要按照這個方法去實踐。修行就是自己管理自己、安住自己、淨化自己、提升自己。哪個是自己?這個心才是自己!要在起心動念上去管理,時時覺察、覺照。《起信論》講得很清楚:「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一念不覺,迷失了這個覺性,就生出三個細的煩惱,所以這念心要念念分明,念茲在茲。《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在哪裡?道就是我們的清淨心、無為心、不動心、正念。這念心打了妄想,道就不在了,所以一剎那都不能離開我們的慈悲心、恭敬心,不能離開我們的覺性;離開了、這念覺性不在了,就離道十萬八千里,如同古人所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時時刻刻都要安住覺性,觸物起照,有了煩惱,馬上就要把它照破。這樣來用功,我們就找到一條菩提大道、解脫大道、涅槃大道、淨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