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本期主題:四正勤──養成修行好習慣







修行貴在堅持,能於日用中落實四正勤,
念念斷除懈怠,淨化心念,
才能翻轉習氣,化除根深煩惱。
行得一分,便得一分,
終至超凡入聖,究竟離苦得樂。


四正勤──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四正勤,「勤」就是精進,我們在精進當中要具備這四個道理:「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惡念令滅除,未生惡念令不生」,這樣就是正。如果只知道勤卻不知道正,在邪精進上去努力,那就糊塗了。

  四正勤又稱為「四意斷」,就是指這四種方法,是透過我們的意識,來斷除煩惱,修一切善法。依這四種方法念念不停,斷除我們的懈怠心,精進努力勤策身口意三業,就能超越,到達最高、最殊勝的境界。

修四正勤道念增

  「已生善念令增長」,對於已經生起的善念,要繼續保持。我們的心不是善念、就是惡念,善念現前心就清淨,惡念現前心就是煩惱;善念不存在,心中不是惡念,就是無記、昏沉,所以心當中時時刻刻都要有善念存在。修行就是要從這念心上去對治、調整,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假使不從這個地方去修,就很難進步,要如何保持善念,是很重要的。平時如果已經有好的習慣、好的作為、好的觀念,譬如誦經、打坐、發心莊嚴道場……這些都是善念、善法,要繼續保持,不要忘失。假使一曝十寒,一天打魚、十天曬網,今天做一做善事、發發心、掃掃地,明天就懈怠、墮落,這樣道業始終沒有辦法增進,修行也沒辦法成就。

  所以要時時刻刻不停地起善念,要持續下去,就像普賢十大願王中的「禮敬諸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世尊,都要禮敬,「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就是「已生善念令增長」。

  「未生善念令速生」,善念包括得非常廣,有假觀善、真空善、中道實相善,這些道理必須靠我們平時聽經、聞法、看經,博學多聞才會知道。「未生善念令速生」,還沒有發起的善念,就要趕快提起、趕快發願;還沒有做的功德,就要趕快去做;還沒有發心的,要趕快去發心,就是這個道理。時時刻刻念頭都不要沉下去,念頭一沉下去,就是昏沉,就落入五陰境界了。所以要經常保持善念,無論是假觀善也好、真空善也好、中道善也好,總是要住在一個善法上,道心才能增進。

  「已生惡念令滅除」,要時時檢討自己心當中有沒有起惡念?例如貪財、貪色、貪吃、貪睡、貪名、貪利……這些惡念一般人都有,如果起了這些念頭,就要馬上把它轉過來,要檢討反省,把它照破。參禪的人,看到自己起了惡念,「誰?」參它一下,馬上就把惡念斷掉了。念佛的人,看到自己起了貪心,念一聲「阿彌陀佛」,就把這個惡念斷掉了。

  「未生惡念令不生」,未生的惡念,不要讓它生起,時時刻刻都要從這念心上去觀照、去努力。修行沒有別的,就是要從身口意三業去修,要從因上去修。首先要不造惡業,這是最重要的,佛法說:「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得度世。」把這四句話做到了,不造諸惡,就能成道。

守口攝意身莫犯

  「守口攝意身莫犯」,所有一切業障、妄想,都是從我們的意識、嘴巴產生出來的,所以時時刻刻要把身口意守好。所謂「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嘴巴就像瓶口一樣,要把它封好,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妄言,就是守口;防意如城,時時刻刻都要注意這一念心,不生貪、瞋、癡、慢、疑,只起善念、不起惡念,就像守衛的士兵防守城門,要戰戰兢兢,不讓賊人進來,就是如此。

  修行是多方面的,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莫惱一切諸有情」,不要使人家起煩惱。師兄弟彼此之間也是一樣,我們講話、舉止行為,不要使左右鄰單起煩惱,行住坐臥都是如此。例如人家在旁邊睡覺、養息,起身時就要輕輕起來,不要使左右鄰單心生煩惱,這個就是修行;例如我們走路時,不僅要看看路上有沒有蟲子,同時腳步也要放輕,如果腳步聲太大,有些人突然聽到,可能會嚇得心驚膽跳,甚至心臟病發。我們要了解,這些都是修行、都是善念,做到了,就能養成我們的大慈悲心。

修無修修菩薩行

  用功,並不是只有做早課、晚課,或是打坐、誦經才是用功,這些屬於專修的用功。做早課、晚課是在修定,透過早晚課誦,心靠在法上,就沒有妄想、顛倒;透過打坐、禪修的好習慣,回光返照,養成定力、智慧,在生活中就能產生出定力和智慧。

  除了這些專修的用功,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要在「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惡念令滅除,未生惡念令不生」這個道理上用功,這樣來落實佛法。初初修行,這念心就像一匹野馬一樣,很難調伏、調治;依四正勤不斷地努力,做到心正、口正、身正,將來的果報就能得解脫、成正覺。

  四正勤的道理,從過去到現在經常講,大家都知道,雖然是知道,卻容易忽略,應該要把「四正勤」寫到桌上,作為座右銘,天天看一看,從早到晚都要檢討,讓這個心時時刻刻都有善法、善念。善念存在,這個心就有智慧、光明;善念不存在了,智慧、光明也沒有了。經常都從這念心上來返照、注意,這樣心就能作主,這是第一步。

  等到我們這念心時時刻刻都是善念、佛法,身體時時刻刻都是在做佛事,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完全是功德了,進一步要再突破,起了善念,不執著善念;講了佛法,不執著佛法;做了佛事,不執著佛事。如同釋迦牟尼佛所說,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沒有度一個眾生;講了無量無邊的佛法,沒有講一句佛法,最後歸於無言無說,心不執著,始終在寂然無為當中。前面是方便,後面是究竟;有言有說是用,無言無說是體,體不礙用,用不離體。我們這念心有這麼多的層次,了解了這些道理,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就是真正修菩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