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本期主題:忍辱第一道







佛如花果,眾生如同樹根,
以大悲水饒益眾生,
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
能忍,則慈心增長,恆為眾生善友,
饒益眾生,終成佛果。


忍力具足 致成佛道--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古德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心量廣大,就能包容萬事萬物。怎麼樣才能心量廣大?就要從忍辱下工夫。

  「忍」很重要。一個團體當中為什麼會有是非?就是不能忍。聽到人家說自己一句,心中就忍不下去;看到人家做事不如己意,馬上就去干涉人家、說東說西,這就是沒有忍的工夫。

  每個人都有瞋心,必須用忍辱來對治。不但佛法講忍辱,以世間法來說,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也必須要忍耐。能夠忍心不動,我們的定力、智慧就會產生出來,就能以靜制動;六波羅蜜當中的忍辱波羅蜜,目的就是度瞋恚,所以忍辱有很深的道理。

忍辱伏心 對境不動

  忍辱有五個層次:第一是「伏忍」,勉強調伏,把心當中的煩惱降伏下去。我們這個心就像野牛一樣,有牛脾氣;修行要調伏這個心,就像是牧牛,初初開始,先要拿一根鞭子,只要這條牛不聽話,就是一鞭打下去,這就是伏忍。舉例來說,被人家罵了一句,自己準備要罵回去,剛起了這個念頭,馬上想到:「我現在要修忍辱波羅蜜,不能罵人家。」就把這口氣嚥下去了。如果是念佛的人,發現脾氣來了,馬上念一句:「阿彌陀佛!」脾氣就沒有了,透過念佛來調伏我們的心,這就是伏忍。

  有了伏忍的工夫,這念心調伏得差不多了,漸漸有了信心,信根愈來愈深,就是「信忍」。第三是「順忍」,「順」就是逆來順受,無論在好的環境、壞的環境,都甘之如飴,如儒家所說:「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這就是順忍。這時假使被人罵了一句,自己只是笑一笑,心中一點都不發脾氣,達到這一步工夫,修行就進步了。

  第四是「無生法忍」。一個是生忍,一個是法忍。什麼是生忍?生,就是眾生。生忍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在順境當中,受到人家恭敬、供養,自己假使不知道忍,不知道要保持定力、保持平常心,就容易得意忘形,產生驕慢心、放逸心。另一種是在逆境當中,貧窮下賤,受到侮辱、欺負,做什麼事都不如意,這時假使不能忍,就會去偷、去搶、造種種惡業;乃至於因為受了一句責罵,就心生煩惱、憎恨,時時刻刻都想要報復,這就是不能忍。如果受到別人的謾罵、侮辱,都能忍心不動,心中不但不懷恨,還能甘之如飴,這就是生忍,這就是真正的菩薩願行。

  其次是法忍,「法」包含心法與非心法。心法是指心當中的煩惱,瞋恚、憂愁、邪見、乃至男女之間產生貪愛,這些煩惱現前,要能忍得下來。《佛說四十二章經》提到「忍色忍欲難」,就是這個道理。這念心一動,馬上就要返照,看看是誰在起貪心?誰在起愛心?這就是禪宗的參話頭;或是用檢討反省、慚愧懺悔等種種法門來對治心當中的煩惱;其中最直接了當的就是「忍」,妄想來讓它來、妄想去讓它去,這念心始終保持不動。這是屬於心法的忍。

  非心法是指外在境界的災害,如颱風、地震、水災、火災、兵荒馬亂、瘟疫等,讓我們吃也吃不好、住也住不好,乃至冷、熱、飢、渴、老、病等境界,使我們產生種種煩惱。面對這些境界,看看自己是什麼心境?如果有工夫,境界來了,還是一樣甘之如飴;如果禁不起境界的考驗,起了貪心、瞋心、癡心,就會墮落。

果證無生 寂忍成就

  證到了無生法忍,經歷外在一切天災地變、一切不如意的境界,自己的心都不動,為什麼?了達諸法緣起性空、緣生無性。外面天氣熱,知道熱是無自性、緣起性空;外面天氣冷,冷也是無自性、緣起性空;人家罵我,沒有能罵的人、沒有所罵的境界。證到空性,知道一切法都是緣起,當體即空,就能成就無生法忍。

  第五是「寂滅忍」。所謂「生滅滅已,寂滅現前」,當前這念心真正達到如如不動,這個境界就是菩提、就是寂滅涅槃,證到這個境界,就是果位上的聖者,這就是寂滅忍。這時忍無忍相,有人罵我,這念心也是如此;有人讚歎我,這念心也是如此。這念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漢來漢現,胡來胡現」,像來則現,像去則無,不留一點痕跡。《楞嚴經》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達到寂滅忍,這念心達到絕對寂滅的法界,沒有能、沒有所,能所一如,動也如是、靜也如是,順境也是如此、逆境也是如此,就是果證無生,就是聖者。

  修菩薩道就是一個「忍」字。能忍,才能成就定力、智慧。有了定力、智慧,才能把事情處理得恰到好處。無論在順境、逆境,都要忍心不動;進一步不執著忍相,由相對達到絕對,契悟無上菩提心,達到寂滅忍,就能契入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