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305 期 |
|
本期主题:同事摄.菩萨行 |
|
同理为舟楫 载众渡苦海文/见茵法师 佛陀于《华严经》开示:「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修学菩萨行的法门中,以慈悲心与智慧心,因应众生的根器不同,广行四摄法来度化。其中的同事摄,是一种以同理心的方式,与众生同行共事,利益众生并达成自利与利他。 在出坡中,常要直面大众身心病苦上的相关需求,如果很主观地以「我」为出发点、以「我是为你好」地态度,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解,不但无法协助对方减轻困难,更可能会加深负担。犹如「执炬逆风而行」,非但无法照破无明,反而会灼伤自我及他人。 曾经遇到回山发心的居士,刚抵达停车场,一下车就意外地扭伤脚,造成肿胀疼痛。但因为担心会造成大家的麻烦并影响出坡,拒不就医。此时关心的法师,先是赞叹并肯定居士回山担任义工护持道场的发心,再提到如果脚伤处理好,之后出坡的过程才能够更顺畅,否则一拐一拐地走路,可能会加重病情,不仅不能够圆满出坡,后续脚伤严重可能还要麻烦别人推轮椅。居士衡量之下才愿意外出就诊治疗。因为同理了居士想发心的念头,让居士感受到被接纳而非指责,从「要求服从」转为「共赴道业」,才能够使这件事情圆满处理。 在面对慢性疾病患者长期疗养的情况时,我们往往也容易陷入认知盲区。尤其,当遇到他们需要长期就医时,因为我们不是受到病苦的当事人,并不是我们在承受疼痛,所以,如果只是一直本位思考,强调生病就是要看医生跟吃药,而无法同理他们在病苦时身体不听使唤的沮丧感,以及无法随众的心理负担,就没有办法与他们有共同的语言。此时,破除我们惯性思考的「我执」思惟,运用「无我」的慈悲心陪伴跟倾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再适时地开导佛法无常的道理,可能才是一个更有智慧的选择。 菩萨应随众生所住,而行同事摄。在实践的过程中,透过换位思考,破除自我的执着,方能与众生共乘般若舟,同登涅槃岸,圆满自利利他的菩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