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本期主題:常行真誠 成就福慧







古德云:「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
真誠,是世出世間立身行道的基石。
待人處事常行真誠,專注一心,質直無偽,
如是踏實履踐,廣積福慧,人生一步一光明。


認真無難事

文/普皇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 傳香


  一路走來,在精舍的薰修中,最大的收穫是體會到「解行並重」的重要性。因為若不將所學落實在生活中,那麼,法是法,我是我,佛法再好,也與自己無關。所以,一直深感幸運,能在精舍上禪修課,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時刻覺察、覺照,隨著覺性一點一點地現前,自己也愈來愈有自信。

反觀內照 藉境練心

  佛法有事有理,《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許多學佛的人都能隨口引用,但如何做到「不離世間覺」?是否有一套可以奉為圭臬的準則?答案是肯定的,那便是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留給我們的瑰寶——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這是助益我們處世為人的寶貴指引。

  修行中少不了藉事練心,讓心從粗到細的過程裡,「對事以真」便是其中的重要關鍵!如何做到「真」?首先需真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它真的夠清明嗎?足以看到實相嗎?《佛說四十二章經》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我們可以自信,但不能自以為是。過去能夠很確定地說自己是一個好人,如今卻只能說是在往好人的方向前進,因為在生活中多了「觀心」的工夫,才發現自己所謂的好人,內心也有幽微的一面,唯有願意直面這些幽微的黑暗,才能迎來真正的光明,否則只是自欺欺人,毫無意義。

  當我們的心地光明了,面對事情的態度也就對了,完成事情固然重要,但需要不斷磨鍊的卻是智慧。一件事若是自己獨立完成,尚算容易;但若需群策群力,在互動過程中,慢慢就會發現彼此的心理狀態是很不一樣的,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此時,如何達成共識,異中求同,僅為合力成辦一件事,便是「對事以真」所展現的力量。

發心真誠 善緣成就

  身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多年前曾受友人之託,協助一家基金會救場,原因是他們定期出刊的書遭出版社一再拖延,眼看就要開天窗。得知是一本禪宗的書籍後,自己便義不容辭地接下任務,然而,問題很快浮現,出版社用的是專業排版軟體,而自己在工作單位,從來只是動動筆,未曾接觸過電腦排版,怎麼辦呢?友人介紹了一位印刷廠老闆,我硬著頭皮打電話向素昧平生的人請教,對方也毫不吝嗇地教導我電腦排版的基本觀念,接著自己再去買兩本書研究,從此電腦排版成為工作的一部分。

  事後回想,那位老闆真正是我的貴人,排版完成的書籍並非交由他印刷,他卻仍願意協助我,也許是因為感受到了我的真切心吧!自此事後,我與基金會愉快地合作了十多年,重新排版了大量禪宗祖師大德的書籍,讓這些書更加便於閱讀,同時也擺脫了商業因素而產生的困滯,這是我深感欣慰之處。

  事無大小,皆應認真以對,小事見格局、細節看人品,修行亦如此,我們的心由粗到細,面對外在的事物,沒有什麼值得挑揀,因為每一次經歷,都是修行的過程。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