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300 期 |
|
本期主題:常行真誠 成就福慧 |
|
心安自在文/普皇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 法哲 尚未參加精舍禪修課程前,在工作上對於做人處事,均以世俗觀念與價值衡量一切,以世間人的角度和想法,去應對所有的人事環境,以為在事業上要有所成就,就必須靠努力競爭、與人搶奪、晚睡早起、與客戶應酬等方式。於是日復一日處於高度壓力之中,生活沒有目標、行為失去準則,從早到晚惶惶不可終日。 在接觸佛法後,才明白並非如此,唯有對人真誠,才能贏得信賴,人際關係方能長久;對事真誠,凡事才能有所成就。恭敬心、真誠心是成就世間事業與出世道業的根本。自此以後,徹底修正人生的態度,對任何人事物均以恭敬心、真誠心來面對,在修行的道路上,亦以恭敬心聽經聞法,以真誠心信受奉行。 禪修課程中,接觸到的第一部經論,是事理圓融的《達磨二入四行觀》,自己以其中的「理入」作為修行的目標,以「行入」作為行為的準則!在早課中背誦憶持、於靜坐時如理思惟,將義理銘刻於心並融入生活中,時時與法相應,就能產生力量。 晚課時則檢討反省,遇到八風境界時自己的心境如何?在面對逆境時,是否與「報冤行」之理相應?當遇到勝報榮譽等事時,是否與「隨緣行」之法相符?這念心是否能夠安住在「無所求行」中?接著,再一一檢視,今日在六度法門中,布施度做到沒有?有無違犯戒行?是否起了瞋心?……在一天的生活裡,時時以法為依歸,處處以法為依靠。 末後,攝心靜坐,以「七周緣慈」法門,將當日所修功德做回向,回向之後,連回向之心亦放下,完全歸零,日日如是!期許自己日日精進、時時修持,以此功德回向菩提。 實踐「報冤行」與「隨緣行」得以心安,落實「無所求行」得以自在;「心安自在」正是自己修行的目標,「六度」則是日常行持的準則,認真地依教奉行,回歸清淨無念的本心本性,自然而然就能感召光明如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