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300 期 |
|
本期主题:常行真诚 成就福慧 |
|
行道守真福慧圆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星宁法师 《四十二章经》中,弟子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答:「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一般人认为的善,是做善事;刚开始修行的人则以诵经、念佛为善。佛教弟子要「行道守真」,行菩提涅槃之道,守住当下这念常住真心,修一切善而不执着一切善,才是真正的至善。 什么是真?如何行道守真?庄子云:「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是不虚妄,有妄想才会作梦,所谓「至人无梦」,真人不打妄想,故不会作梦;了达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故常觉无忧;以道自娱,故不于六尘而起贪着;心定而不乱,故气息深静。每天做早晚课、诵经、打坐、出坡、学教理,认为自己在行道,但应时时觉照是否「守真」?若心念不专,打妄想,生执着,就是没有守好自己的常住真心,修福而不修慧。若能在修善法中,了解一切法缘起性空,随顺各种因缘而不生执着,不计较是非得失;遇到好事不沾沾自喜,碰着坏事不忧愁烦恼,这念心始终清净,了无挂碍,即是行道守真,福慧双修。 曾在「中台实相」课程中,听闻开山祖师的一则公案:开山祖师出家后精进行道,做他人不做的事,吃人家不吃的苦,曾被师父派至台北师兄弟的道场发心,寺中粗重的坡务一力承担,常头戴斗笠,目光不逾一尺,收摄身心。担任园头栽树除草,将荒芜的园林整理得生机盎然,还将原本杂乱无章且妨碍行走的大小石头排列整理,做成可供休憩的桌椅,使来寺参访的人愈来愈多。这则看似平实的公案,却发人深省:何谓真修行人?古德云:「一种平怀,泯然自尽。」在日常行住坐卧中,发长远心、利他之心做每一件简单的事,不起分别,不计得失,以无所得心行一切善,即是真正守真合道之修行人。 所谓「十年树木建丛林,百年树人立法幢」。古有临济义玄禅师在山门口栽松,「一与山门作境致,二与后人作标榜」,今有开山祖师「宗承临济,开山中台」。祖师大德的行谊看似高远,实则再平实不过,揭示着「道」从未远离,行道守真就在每一个觉察觉照的当下,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不造作、不取舍、不执着,真诚而坦然,安住自性中台,自然福慧圆满,心安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