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300 期 |
|
本期主題:常行真誠 成就福慧 |
|
真誠不二 廣積福慧——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編輯部整理 「真」就是實在、不虛假。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認真、負責。譬如學生念書,不是拿一張文憑就心滿意足了,要想學業有成,就要認真求學,不偷懶、不懈怠,平時就要複習功課,將來學業一定有所成就;做任何行業也是如此,要認真負責,事業才會有成就。 以真制偽福慧圓 要如何做才是認真?掃地時,邊邊角角都要掃到,這就是真;擦桌子,不但桌面要擦,桌子四周也要擦到,這就是真。洗碗,不但要洗裡面,內內外外統統都要洗得乾乾淨淨。洗臉也是一樣,不能只洗臉頰,額頭、鼻子、耳朵統統都要洗得乾乾淨淨的,這就是真。我們修行學佛也要認真;修行,一個是功德、一個是道業,要廣積福慧資糧,點點滴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可以小善而不為,不可以小惡而為之,這就是真。 認真有什麼好處?用真誠的心,可以去除虛偽。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虛偽的心,若是心存敷衍塞責,不但事業不容易成就,學業、道業也不容易成就。如果只是看到人家在做善事,為了愛面子,也來敷衍、應付一下,社會上有很多人拿做善事來沽名釣譽;譬如在選舉期間,有些候選人假借做善事,讓大家都看得到他在行善,藉此來形塑自己好的形象和名聲,這種有目的、有心機的做善事,就不是真善。假使做善事,有了這個虛偽的心,不但沒有功德,可能還給自己帶來業障、帶來罪過。 每個人多少都有些虛假的習氣、都愛面子。譬如看到一個職缺想去爭取,但自己資格不足,沒有通過,就向人拜託:「麻煩你幫個忙,賣個面子。」愛面子雖然不是壞事,但是過度愛面子,往往隨之而來的就是虛偽。假使做什麼事情,都要靠別人給面子,那就糟糕了。相反地,有了「真誠心」,就能對治我們的虛偽。 所以要「對事以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負責,把事情做好;行善要真,要用真誠不二的這念心,這樣才能產生福報、產生功德。同樣的時間、人力,付出同樣的代價,又能認真、負責,所得的果報就是大福報。假使我們投機取巧,無論做什麼事、到哪裡去,恐怕都不受歡迎。 破執離妄心地平 修行就是要破除執著,落實破除我執的法門就是「真」。這念心時時刻刻要真誠,我們誦經要認真,人在哪裡,心就在哪裡;念佛也是如此,口要念,心也要念,否則口念心不念,喉嚨喊破也徒然。打坐也要認真,坐在這裡什麼也不要想,通身放下,絕對不打妄想,絕對不打瞌睡,這就是真。聽經聞法也要真,要人在哪裡,心在哪裡。佛法有所謂聞思修三慧:聞,耳朵聽聞佛法了還不夠;還要思,要把這個道理思惟、想一想,想一遍、想兩遍、想三遍……這個道理很不錯,要把它記下來,假使經過這樣子思惟,無論看經也好、聽法也好,就不會忘記;最重要的還是要修、要把這個道理運用、落實在生活上,一點一滴去實踐;透過聽聞教法、思惟義理、落實修行,來成就三慧,這就是真。 有了過失,要經常檢討反省是不是自己粗心大意、大而化之、馬馬虎虎,心當中有了無明煩惱也不知道。例如始終嫉惡如仇,把別人對自己的不好,牢記在心當中,還認為這是應該的,這樣就沒有檢討、沒有反省;要趕快把心當中的垃圾扔掉、化掉,使我們心當中沒有一點壞念頭存在,這個才是真。明白了這些道理,這念心很快就會定下來,就能安住。這念心一落實了,道就現前了。 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對事以真」,用「真」來對治虛偽的心,修行、打坐要真,誦經要真,做事要真,做學問也要真,這樣子這念心就可以達到像一潭止水般平靜、清涼,像一面鏡子一樣光明。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上來實踐「對事以真」,從這個方向來用功,相信道業一定能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