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本期主題:持戒以護心 成就菩提道







菩提涅槃,戒為基石,
透過受戒、持戒,淨化三業,
修德有功,性德開顯,心中一片盡光明。
但持淨戒,攝心正念,無量功德因而生,菩提道果自圓成。


持戒改變人生

文/普天精舍護法會諮詢委員 傳融


  經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還沒親近中台以前的生活,可說是多欲為苦而不自知。雖然教書的生活相對單純,但每天還是離不開貪瞋癡,因為不了解佛法,所以也不知自己所追求的終究無法帶來真正的快樂;遇到煩惱,也不會想到要從中解脫。因為大家都是如此,所以也就習以為常。

以戒觀心 慈悲一切

  直至親近中台禪修,對戒法才開始認真落實,透過戒法觀照自心,學習對他人、對眾生的同理與尊重,慢慢從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打開心量、放下自我,從煩惱不自覺的人生,逐漸走向覺察覺照、煩惱欲望較少的人生,同時也對佛法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受戒前,凡事只想到自己。例如被蚊子叮咬時,將牠一掌斃命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學佛後,知道了眾生都有佛性,看待眾生的角度才開始轉變。記得曾聽過「蚊子每次為了吃一頓飯,都得冒著粉身碎骨的危險」,於是開始懂得同理蚊子的處境,願意忍受皮肉之癢,而不傷害。

  因為持戒護生,心量也慢慢打開。有時不小心踩傷蟲蟻,看到牠們掙扎扭曲時,對其所經歷的痛苦,也會感到於心不忍。雖然形體不同,但同樣具有覺性,對痛苦亦有類似的感受。體會到此,看待眾生就會有基本的尊重與同理,進而對自己遇到的惡緣也較能包容放下。慢慢才了解,他人會冒犯自己,其實心中必然也有很多煩惱,大家同在三界流轉受苦,何必再彼此施加痛苦?想到菩薩「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便能把心量擴大,慈悲包容一切,願意去包容惡緣。

解脫煩惱 心安自在

  因為持戒,故能誠懇地面對自己的心念,每天覺察覺照、懺悔發願,多年下來,覺得煩惱欲望明顯變少。以前抓蟲子、踩死蟑螂都不太在意,偶爾貪小便宜或聊是非時,也不覺罪過。但持戒後,對他人的財物和感受就比較尊重,不會為了方便而去貪取辦公室的一張紙、一枝筆或一通電話。言語上,講求信用、不欺騙、不惡意說人是非或挑撥離間;偶有欲愛的念頭,也較能覺察覺照,將它放下。因為對人對物沒有非分的妄想和貪求,不僅免去了無謂的煩惱,心中也較坦然無愧、心安理得。

  所謂「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因為持戒,加上禪修,明顯覺得心比以前更穩定,對佛法體會也較深。以前禪七時聽到「只要保持一個知就好了」,總不得要領,現在則較能掌握,同時也更能體會中道實相觀的殊勝。

  老和尚常開示修行要「生處轉熟,熟處轉生」,覺察、覺照練習久了,依戒生活也變得自然,體會到持戒不如想像中束縛,而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選擇依照佛法的道理來生活,學習不斷地同理與放下自我,不再放縱貪著與妄想。戒本非束縛,而是解脫。因為持戒,不僅減少心中欲求和煩惱,避免再造惡業的因,同時也對佛法有更多體會,讓修行更上層樓。相較於世間的富貴,佛法才能帶來真正的解脫,這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貴!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