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98 期 |
|
本期主題:持戒以護心 成就菩提道 |
|
起心動念處 持守清淨戒文/普天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省 〈七佛通戒偈〉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初初看到此偈子,心想難道佛法就這麼簡單?直至有因緣跟大善知識請法:修行要如何用功?開山祖師提示,修行要在自己的起心動念上用功,時時注意自己的念頭,讓身口意三業保持清淨。這讓傳省在修行路上找到入手處。但也發現最簡單的道理,卻是最難做到的,不過方向對了,相信一定能夠就路歸家。 尚未學佛前,不知道因果、空性和佛性本具的道理,希望能夠事事如意,但是世間人事物都是無常變化的,因此常會遇到不如意之事,嚐盡「起惑、造業、受苦」的輪迴而不知出離,當然就無法離苦得樂。 皈依、受戒、聽聞佛法後,方才明白這些無常變化中,有一個因緣果報的不變軌則。聽聞大善知識講戒後,了解到戒法是防止身心不犯過失的規範,因此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最重要的是「自淨其意」。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常思惟大善知識的提醒,練習覺察覺照,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因為起惑讓身心造業,就一定會有相對的苦果,逐漸明白原來一心持守淨戒,即是滅苦最有智慧的選擇。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提到,南閻浮提眾生每天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那日常生活中,要怎麼待人接物?大善知識經常提醒我們「靜中養成,動中磨鍊」,在禪堂是「靜中養成」、「自淨其意」,回到日常生活當中則是「動中磨鍊」,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是要持戒護心,所依循的最低準則是世間法律規定,其次是社會道德規範,最高則是佛法因緣果報的道理。雖然還沒有達到佛、菩薩、羅漢的境界,但相信只要時時練習覺察、覺照,回到當下,思惟戒法,善觀因緣,把握當下去圓滿每一件事情,最後再檢討反省、改進,練習時時自淨其意,發願圓成佛道,進而以願導行,持戒不懈,相信終能有願必成,圓成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