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本期主题:持戒以护心 成就菩提道







菩提涅槃,戒为基石,
透过受戒、持戒,净化三业,
修德有功,性德开显,心中一片尽光明。
但持净戒,摄心正念,无量功德因而生,菩提道果自圆成。


净戒功德具 无上菩提本──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戒,就等于国家的法律、家庭的伦理。好国民是以法律为标准,遵守国家的法律,就是好的国民。儒家以礼为根本,用礼来规范我们的身口意,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佛法,则是以戒为根本。修行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超凡入圣,为贤为圣。贤、圣有种种不同,这当中就是以戒为标准。

净戒为梯 超凡入圣

  一般人说「做人要有分际」,什么叫做「分际」?「分」,就是我们的本分;「际」,就是界线、标准。如果每个人都遵守分际,家庭、社会就很和谐、很有次序。家庭有家庭的伦理,学校有学校的伦理,社会有社会的伦理,政治有政治的伦理,宗教也有宗教的伦理,即是以戒为根本,这就是修行人的分际。

  戒律虽然很多,归纳起来就是三个重点:律心无过,律口无失,律身无犯。律心无过,时时刻刻检讨,心当中有没有过失。律口无失,要慎言,不要失言,不要随便乱讲话,讲出来的话不要有后遗症。律身无犯,戒律就是一种规范,规范我们的身体不要造杀盗淫。所以为什么要受戒?因为一般人都很粗心,「心猿意马」,心容易打妄想;「心直口快」,口容易讲错话;身很随便,犯了过失还不知道。现在了解了,就要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念头该起、哪些不该起?用持戒的方法,清净身业、口业、意业,把心中的烦恼化掉。

  经云:「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正顺」,即正顺菩提心、正顺佛性、正顺无上菩提。每做到一条戒,就解脱一个烦恼,就得到一个清净的功德。戒律是做人的根本,是超凡入圣的基石。所以戒为菩提胜因,无论出家、在家都是以戒为根本。我们现在得闻佛法,又发心受戒,三皈只是开始,受了五戒就登堂入室,受了八关斋戒再上一层楼,受了菩萨戒又更上一层楼。修行就好比修建高楼大厦,三皈五戒就是打地基,地基打好了之后,进受八关斋戒、菩萨戒,往上十层、二十层、一百层,都会很稳固、很安全,绝对不会摇摇摆摆,也不会倾倒。

修德有功 性德方显

  既然已经登堂入室了,还要一层一层地往上爬,步步高升,从贤位到圣位。如何再进步?就要进一步谈到佛性。

  每个人都有佛性,佛性当中具足两种功德:一是性德,一是修德。性,就是本性;修德,指修行的德。性德是本具的,例如每个人的眼睛都能看;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修,看东看西,看光怪陆离的五光十色,不知道看经、也不知道持咒,眼睛始终乱看,眼根就不清净,六根染污了就没有德、就堕落了。受持三皈、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这就是修德。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持戒圆满了,就有戒德;不持戒,就没有戒德。

  所以受戒是一件善事、一种功德、一种解脱;不受,就得不到这种功德。自己做了多少,就得多少,如果只是说得天花乱坠,五戒做不到、八关斋戒也做不到、菩萨戒也做不到,虽然是在修行,但因为没有修德,我们的性德就跟凡夫众生一样,打妄想、起无明,清净佛性无法显现,就没有光明。所以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修行有了功力、有了工夫,本具性德现前才会有光明,六根才会清净,烦恼才会脱落,将来才会成无上道。

  要怎么成就修德?依持戒的粗细,分成上品、中品、下品。上品,分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品,又分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品,又分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做到上上品,就是「修德有功」,六根清净,功德果报无有穷尽,这就要靠修。时时刻刻注意自己身口意三业是否清净?有没有打妄想?打了妄想,马上返照自心,惭愧、忏悔、改过,这就是修德,这就是修行。

  修德有了工夫,佛性就会现前。佛有两种法身—功德法身、清净法身。每个人都有清净法身,但因为没有修,所以无法现前。功德法身,则是借由修善,慢慢累积起来的。借由持戒,断除无明烦恼;烦恼漏尽了,心得到光明、得到自在,就证到无始无终的清净法身,就和诸佛菩萨一样。

事理一如 会归心地

  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戒,能戒除我们身口意三业的烦恼,持一条戒,就得到一条戒的清净功德。持戒就是要在六根上修,要在身口意三业来修。不是「修」了就有,而是要修德「有功」,如此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地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家庭、办公室、道场,任何场所都可以修。明白这个道理了,不仅中台禅寺是道场,家庭也是道场,办公室也是道场,整个社会都是道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想要超凡入圣,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在就要持戒清净,戒是根本。持戒有事有理,一条一条的戒文是事,理上则是要会归心地,八万四千法门统统要会归心地,心地就是我们的灵知灵觉、我们的觉性,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个觉性,要把觉性静下来、定下来,坚住正念,随顺觉性,这样来实践,就是以戒为根本。

  万丈高楼从地起,从三皈到五戒,从五戒到八关斋戒,从八关斋戒到菩萨戒;登堂入室之后,还要了解佛性的道理、知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就像爬楼梯一样,步步高升,最终一定可以成道、成佛、成菩萨。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