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06 期 |
|
本期主題:禪與情緒管理 |
|
清心法藥
文/普覺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靜 現代人工作忙碌、步調緊湊,面對外在人事物種種境界,難免因心情起伏而產生許多壓力與情緒。在商場上,大動肝火,可能讓工作不保;在家裡,一把無明火,可以破壞骨肉之情,讓一個家庭搖搖欲墜;在修行上,瞋心一起,就將之前所修的福德資糧,付之一炬。古德云: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可見情緒管理是多麼重要。 覺的教育 進退合宜 一般人常利用假期出國旅遊、散心來舒緩情緒,殊不知密密麻麻早出晚歸的旅遊行程,往往達不到休息、舒壓的目的,反而讓身心更疲累。近年國人藉由網路來娛樂、宣洩情緒,抒發不滿的人口不斷增加,以至於創造了另類奇蹟──去年資策會整合Yahoo!與臉書的調查報告發現,台灣人平均每天滑手機高達3.28小時,臉書活躍用戶占總人口74%,兩者都創下世界第一的紀錄。無論是上網或是旅遊度假,都只是暫時緩解情緒,並非根本解決之道,「禪」才是現代人善調身心的清心法藥。 透過禪修開啟覺性,做自己心念的主人,不被心中的紛擾情緒、妄想執著牽著走。古德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凡事懂得退讓,吃虧就是占便宜,忍辱是修行的一門功課,也是情緒管理的當面關,透過忍讓而處世圓融,所得到的利益反而更多。記得兒子就讀小學時,常因太過自我,情緒管理不佳與同學發生爭吵,以致於兩人都被校方記上警告。當時便趁機教育孩子:如果兩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先退讓,結局就會完全不同;但因為誰也不讓誰的結果,現在還要浪費自己的休息時段,或是運動時間在學校從事勞動服務,才能抵銷警告。何苦來哉? 通身放下 利他自利 除了忍辱,放下、不執著也是情緒管理的另一個重要關鍵。此次八關齋戒,聽說戒法師針對執著煩惱的開示,當下有所體會:「執著不等於堅持,不執著不代表不堅持。執著像線會糾結成堆、亂成一團,生活也是,如果沒有線,就不會有牽綁的關係」。不論在家庭、生活或是工作上,若能放下身段,不執著一些名相、頭銜,不僅容易達成共識,更不因為貪圖個人私利,忽略了大團體的利益,彼此互動更為融洽,自然可以把家事、公事處理得更好。 自己目前將生活重心著眼於禪修班,並為家人及自己累積福德資糧,努力功德法財,同修則是全力發展事業,努力世間錢財,兒子則在普台高中認真學習,彼此分工合作,全家圓滿又快樂。在禪修班的學習,體會到人與人的相處,凡事應當反求諸己,改變他人很難,轉變自己是比較快的方法。學佛過程中,「檢討反省,慚愧懺悔」的道理,讓自己獲益良多,每每遇到問題時,先反省檢討,自己如果有過錯就要勇於認錯、懺悔,並且調整、改正;也透過共修法會精進拜懺、發願、回向。長久下來,不僅心性安定、情緒平穩,人際關係也大幅改善。 此外,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所提示的修行法則「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更是為人處事的根本,看似簡單,做好著實不易。秉持著「中台四箴行」來用功、學習,這一生無論是待人處事、學業、事業、道業,一定有所成就,進而推廣至家庭、社會、國家,達到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即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