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本期主題:禪與情緒管理







禪者,佛之心。
忙碌的生活中,心緒也易隨之紛亂;
且提起覺照之心止息妄想,化波瀾於無形,
以定慧不二的「禪」心,
體現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的清涼自在。

念念省覺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冥法師

  現代人雖然處於科學發達、經濟繁榮的社會,但伴隨而來的卻是與日俱增的壓力。醫學研究發現,不良情緒壓力和強烈的精神刺激,會影響免疫系統,因而誘發疾病。在中醫經典《內經》提出「形神共養」的理論,認為「靜則神藏,躁則消亡」,人必須經常保持心情平靜,良好的情緒,不但有助於疾病的恢復,更是維護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相反的,情緒管理不當也將影響個人的身心狀態。

  「情緒管理」即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情即是最好的養生之道。古人養生之道,是「清靜無為,恬澹虛無」,只要心靈純淨而不雜,保持閒逸清淨的思想,便能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喜怒哀樂人皆有之,儒家貴於調和,《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保持心寧靜、不動,心能隨處作主,進退得宜。佛法中更進一步,面對外境,這念心能夠清楚明白、如如不動,定慧不二的這念心就是禪,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住生心」。

  人為什麼會煩躁、焦慮、情緒失常?因為心不得安寧。禪是安定的心,這念心安定下來,就能產生智慧,轉化煩惱。故經云:「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透過禪修淨化身心,令身心清淨、安詳自在;此外,禪修更有助於沉澱思緒,增強正向思考,以無礙智慧面對生活中的順逆境界。

  過去有一位老太婆家裡走失了一頭牛,上山找投子大同禪師幫她卜爻找牛,禪師便召喚老太婆的名字,老太婆應諾,禪師則回答:「牛還在」,老太婆一聽就開悟了,歡喜下山去。牛比喻這念心,找到這念清淨心,生活就能自在,不要因外在的境界,而迷失了本心,要常保清淨心存在,始終是正向思惟。祖師云:「迷時人逐法,解時法逐人。」未悟之前,心隨境轉,受外境影響,是人逐法;開悟之後,知道境界虛妄,安住當前這念心,以心轉境,是法逐人。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曾開示,「佛法以人為根本,人以心為根本,心以覺悟為根本。」所謂「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念念省覺是最好的情緒管理,時時收攝六根,把心收回來,隨順覺性,堅住正念,一念不生,萬法無咎,心靜、心平,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