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禪寺一百零六年度春季僧眾精進禪七
文/編輯部
本寺於二月十一日至二月二十八日,舉辦二個梯次春季僧眾精進禪七,大眾法師皆把握剋期取證之禪七因緣,於心地上專注用功,以期明悟清淨本心,徹見自性。
古德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二月十一日下午三時,莊嚴靜肅的起七儀式後,住持和尚讚歎大眾法師於日用修行中發廣大願心精進努力,是真正的菩薩發心,並且開示大眾:禪七的目的,也是修行學佛要成就的終極目標──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契悟本心本性,最終究竟契悟涅槃,成就佛道。平常修種種善法,修菩薩行,幫助我們斷惡修善,去除妄想執著。善法是方便,目的是回復清淨,契悟本心本性。本心本性才是根本。透過禪七這個最勝方便,幫助我們契悟本心,達到究竟。所以,不可等閒視之。
萬緣歸寂靜 一悟超古今
為什麼古德拚了命都要進禪堂,一定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因為知道這個道理,所以,要有這種決心和願心。萬緣放下,但求一悟,就是要悟到本心本性。
重點是什麼?重點是保持覺性始終存在。「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所以時時刻刻,乃至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吃飯、穿衣、睡覺,都要保持覺性存在,始終與中道實相相一致。也就是不管靜、不管動,都要清楚明白、不打妄想,這就是覺性存在,要這樣練習。不打妄想是究竟,打了妄想,不理妄想,回歸到不打妄想,就是修的過程。這就是「堅住正念,隨順覺性」,就是中道實相觀,就是心地法門。
修多羅了義經,猶如標月之指。禪七中住持和尚廣徵經典、公案,指引學人識得自家主人,並勉勵大眾平日聽經聞法,深入經藏,博學多聞。所謂「藉教悟宗」,經典講述的道理,如同技術手冊、資料手冊,是路標、指標。教理雖是方便,但亦是幫助我們建立正知正見最快速、有效的方式。
住持和尚提示學人:古德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要從根本下手,識得本心,契悟本心本性。悟到了,一法界現,九法界隱,修行決定可期。正知正見,從「信」字入手,相信當前這一念能知的心,就是本具的清淨心,這就是主人翁,就是常住真心之所在。保持覺性始終存在,就是練習作主。以前都是跟著客人跑,現在在這裡就是真正識得主人翁,真正練習作主。這個道理是真實的,大家要直下承擔。
老參有老參的優勢,道理都懂,但久了以後,容易少了生死心切的精進,這是障礙之處,所以,要在這個地方克服。新學的優勢,精進勇猛,但或是信心不夠,或是理路一時半刻沒有弄通,找不到下手處,這是新學的障礙。
|
1. 住持和尚廣徵博引教理、公案, 指引學人識得主人。
2-4. 學人收攝六根, 返照自心,早晚課誦、坐香行香、隨眾過堂, 動靜之間, 不離當念。 |
|
|
|
|
|
|
鞭索不離身 枯木放花開
不管老參、新學,都是一樣「堅住正念,隨順覺性」。老參就是這樣堅持,不可放鬆,不要空過。新學,找不到路頭,沒有關係,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相信心性本具,相信當前能知的這個,不打妄想,就是本具的清淨心。就是這樣子堅持,不打妄想,打了妄想,堅持不理妄想,就是信解行證的過程,這就是轉識成智。
「不悟妙性,無以成修。不事真修,無以顯性。」禪七期間,學人收攝六根,返照自心,並以主七和尚所開示的用功行門,精進參究。早晚課誦、坐香行香、隨眾過堂,動靜之間,不離當念。
禪七即將功德圓滿之際,住持和尚開示大眾:禪七是方便,透過這個方便,幫助我們達到究竟。坐到好香,悟到這個心,心空及第歸,考上狀元。沒悟到,在禪堂中,身口意三業清淨,修戒修定修慧,一樣是在解脫之道上,功不唐捐。
佛法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當成佛。走在前面的,我們讚歎、效法和學習。自己要做的,除了讚歎、效法、學習,還要堅持向前,人一能之己百之,勤能補拙。修行是長遠的,所以,就是更加地努力、更加地堅持向前邁進。不用妄自菲薄,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知善知惡、知對知錯,都有能力覺察、覺照、覺悟。能夠覺悟,悟到這個心,在菩提大道上,勇往直前,就能夠究竟成就佛道。
祖師云:「百草頭上無邊春,信手拈來用得親,丈六金身功德聚,等閑擺手入紅塵。」以不生不滅心為本修因,靜中養成,保任清淨覺性;動中磨鍊,廣學多聞,修習六度,萬善圓彰,是佛子出家修行的本分事,亦是解脫自在、究竟圓滿的光明大道,更是履踐開山祖師守護道場、深化修行、落實弘法的殷殷付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