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本期主題:用心,讓人生更美好







經云:「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美好的人生源自於用心灌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淨化自己的心念,以正向思惟解讀人生的境界,
順逆都是讓生命成長的養分,邁向光明的契機。

擦亮心中的明鏡

文/普平精舍研經班學員 傳丹

  萬法唯心造,一切境界皆由心念而起。每個念頭皆是另一個果報的緣起,因此,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不斷地上演起惑、造業、受苦,因為妄想執著掛礙,使清淨心無法現前,猶如寶鏡蒙塵。若能從因上用功,只要心念清楚明白,知因識果,必然不造諸惡業,便能遠離苦痛。

  以前的我,心直口快、個性衝動,又有自以為是的俠義心腸,經常不平則鳴,以致於家人朋友都害怕與我相處,深怕我這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發。初初學佛之時,由於習氣故我,每當境界現前,還是忍不住起了瞋心,同事常會揶揄:「妳不是學佛了嗎?怎麼還生氣!」我也不加思索的回應:「我是學佛,還沒成佛。」只知逞一時口舌之快,事後卻深為懊惱,為什麼知道卻做不到?

  隨著禪修課程日積月累地薰修,藉由靜坐、誦經、禮懺,沉澱浮動的心,也將「中台四箴行」的道理內化,有了正確的知見觀念,持戒便不再是負擔,而是提醒自己的良師益友,如實修行,更能體會因戒生定,因定發慧的道理;心不散亂,意不顛倒,更能專注,不輕易隨境界起伏,這樣的過程是「狂心頓歇,歇即菩提」的最佳寫照。

  師父教我們透過布施及回向,捨去慳貪,放寬自己的心量;學習茹素,長養慈悲心,在境界現前時,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八大人覺經》云:「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依此方向努力,必定能夠廣結善緣,感召富貴吉祥的果報。即使遇到對方以惡言惡語對待,除了能輕易轉念,不住於心,進一步警惕自己:如此的惡口會不自覺地傷害他人。如是因,如是果。心念清楚明白,更能反觀自省深入思惟,重慮緣真。經過一再地反省檢討、慚愧懺悔、及時改過,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妄念止息,終能修善斷惡,趨向菩提。

  現在,自己努力保持正向思惟,遇到家人朋友起煩惱時,不在眾人處糾正他人過錯,在不傷害對方的前提下,默默幫助他們提起正念,轉化三毒。工作遇到障礙時,也能勇於面對挑戰和挫折。這樣的改變,讓自己每天用愉快的心情面對周遭的人事物。心不起惡念,身不造惡業,也懂得尊重他人,更擁有工作順利、家庭氣氛和諧的良善果報。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