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本期主題:心安即是家







世人朝朝暮暮經營,只為打造安定的避風港,
卻昧昧昏昏白了頭,甚而迷失心的方向。
古德云:「心安茅屋穩。」
心安,萬物靜觀皆自得;心安,自性之家朗朗現前!
故經云:「唯有佛菩提,是真歸仗處」。


自心不動 四海為家

文/普頓精舍夜間研經班學員 傳豐


  中國文字的莊嚴,在於能隱約含蓄地傳遞訊息。俗稱寶蓋頭的部首「?」,詮釋了人們深切寄望著擁有一個不受風吹雨打的安穩之處,「?」,呈現遮蔽物的簡單意象,象徵「家」是一個能為我們阻擋外在種種不如意的防護罩,然而「家」這個防護罩到底該從何建起?又該如何維持?成了我們一直不斷思考努力的功課。

  《佛說八大人覺經》是孩子小時候在兒童禪修班背誦的第一部經典。記得當時乍聽到「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句經文,讓傳豐一度覺得佛法是否講得太過嚴重?也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才有機會更細微地觀察與省思生活當中的種種,漸漸地發現,世界真的不斷在變化,無常時時存在,若要尋一處安身立命,讓人安住長長久久的家,就不該建立於永遠都在變化生滅的地方。

  既然真正能安住長久的地方,不在外頭,我們大膽推測,就在一個不屬於外頭的地方,也就是這念能知能覺的心。這也是歷代祖師想盡一切方法,欲使學人都能契悟此心,成就安身立命之處。

  在禪修班,我們也聽師父講了很多遍,然而我們真正契悟了多少,端看平常累積了多少福慧資糧。所謂修行百千劫,悟在剎那間,在還沒完全悟到這念心之前,慶幸,從古至今已有無數大善知識在為我們指路,有了方向就不怕走錯路,我們為了人生的光明而堅持,也會在堅持之後,柳暗花明又一村。

  世人眼中「四海為家」的瀟灑,或許有人認為那只是個逃避現實、居無定處的藉口;然而從佛法的角度而言,當這念心能時時清楚明白,不論走到哪裡,任由風動、幡動,「自心不動」,變化的是外在一切,這念心始終安住,是超越時間、空間的絕對境界,這,就是我們永遠的家。

  家歸何處?「家」字上方遮風擋雨的「?」部首,又該從何建立?不假外求!縱然我們踏破鐵鞋也終無覓處,只因「覺」來全不費工夫,提起覺性,當前這念心,能生萬法,也能收攝於一微塵。一旦我們收攝六根不再向外攀緣,回到最初安穩的清淨之心,心安即是家,也是生命真正安穩之處!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