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00 期 |
|
本期主題: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
|
有容德乃大
文╱普學禪寺研經班學員 傳煦 老和尚曾開示:「心量要大,才能做大事」,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廣結人緣,有助於拓展心量。緣有善緣、惡緣、佛緣和法緣,這些都很重要,要像四面佛,智慧圓融,無論東西南北、人我眾生,都能面面俱到,一事一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的心量要能含容四方,處處體諒別人,就能包容別人。猶如海洋之所以廣大,因為它不捨晝夜容納百千江流;為人若能胸懷寬闊、豁達大度,所謂「宰相肚裡能行船,將軍額頭能跑馬」,則能心包太虛、量周法界,含容一切。 《管子•形勢解》云:「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從大自然乃至領眾、為學之道,其中皆蘊藏了不辭不厭的智慧。《尚書•君陳》曰:「有容,德乃大」,古德進一步說明:「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我們待人接物若能向大海學習,放下自傲,去除我執,亦能容攝四方,福德無量無邊。 如何擴大自己的心量?老和尚說得清楚:「修四無量心: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就能開闊我們的心境。」且看海洋不但能接納十方之水,還將所有的物質融合其中,以滋養萬物,使生命流動運轉,因而影響萬物至深且遠。有鑑於此,為人處世不僅要心量廣大,也要能感化和合眾生,珍惜所有的資源,彼此互助互補,因為眾生無量,所以菩薩的心也是無量。 參加禪修課程也是增進心量的好方法。透過讀誦經典,向佛學習,當讀誦到「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正是教導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道理?禪坐能將我們散漫的心,轉為專注、穩定、謙卑的心,「制心不動定慧生」,如海之成其大,正因為謙卑低下,不是嗎?法師也時時提點我們,生活中要落實觀行、提起覺性,「修行就是一個忍字」,「不要只想到自己,要包容他人、體諒他人」,才能深解佛海的浩瀚智慧,隨取一滴潤大千。 海洋不棄涓滴,如此有容乃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謙虛包容,不只獨善其身,更要有菩薩的精神,化解百難、度化眾生,以慈悲智慧開導一切有情,共入毗盧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