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妄中的覺醒
文/見諧法師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憨山大師《勸世文》中亦云:「休鬥勝敗莫爭強,百年渾是戲文場;頃刻戲房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人的一生好像是一齣戲,不斷地在不同的時空裡上台、下台,扮演著被動或主動選擇的角色。有些角色得到滿堂喝采,有些角色卻不知該如何下台。因此,總在下台、上台的區間裡,期望著扮演好未來的角色。然而,卻又事與願違的在衝突、憤怒、難過、抱怨中,再一次匆匆下台。所以該如何讓這些重複的挫折停止下來?是一般人都想解決的問題。
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古德告訴我們,當面對逆境時,先問問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圓滿?而不是先抱怨和指責他人,將檢討的焦點由外境轉向自己。
試著捫心自問:「在對人付出時,是不是真的以對方為出發點作考量?」「管理公司事務時,是將大眾視為生命的共同體,從消費者、員工及管理者,作全面性的考量,永續經營?還是只圖個人名利,一意孤行?」「對人禮貌有加,是真誠與人互動?還是汲汲營營的攀求?」
若能將主觀轉為客觀地和自己對話,就會發現有太多存在卻看不到的習氣與煩惱,左右著自己的想法與言行,造成為人處世的隔閡與衝突。所以,透過一次又一次挫折中的檢討反省,勇敢面對自己、剖析自己,找出困頓、受挫的原因,修正錯誤的觀念,端正自己的言行,在為人處世上自然就能左右逢源。
在多樣的人生因緣上,無法預知的角色隨時等待著自己,如何適時調整好最佳的心態與腳步?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虛心地從別人身上學習,見到他人的優點莫生嫉妒,應積極汲取、效法;見到缺點則引以為鑑,感恩他人的慈悲示現,惕勵自己,切莫生輕心、瞋心。
一言一行 善惡加累
弘一大師嘗言:「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倖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自己所起的每個念頭、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無論別人或自己有沒有發現,都在累積善惡業的力量,只待因緣成熟而受報。所以時時都該檢視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在反省中不斷與人結善緣、了惡緣,一點一滴來自內心深處的覺醒,煩惱逐漸澄澈,就能看見自己的轉變。
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既知人生如戲,就要看清楚每一齣戲都是眾多業緣匯聚,戲中成敗得失,隨業發現,業了緣散,一切又成為過去。因緣會遇而生,因緣離散則滅,不論是悲是喜,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也沒有永遠的舞臺和角色扮演。修行就是不斷在靜中反觀,養成照了真妄的能力,卸下無止盡的欲望追逐,看清八風境界的虛妄;在動中善用每個緣起,扮演好每個角色,利益眾生,一齊朝著成佛之路邁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