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自在
文/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墉法师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尘劳,是烦恼的别名,心攀缘外境,久之积累而成的疲累与烦恼,就像尘垢,蒙蔽了像明珠一般本具的清净心。
不为物役 尘劳净尽
回想过去,从职场上退休后的第一个美国国庆日,为自己规划了一天的假期行程。一早搭BART到了旧金山,先去现代博物馆看了一圈,然后走了几条街去吃pizza,下午又赶到Buena Vista park去听“公园中的歌剧”,用了一顿晚餐,再走到渔人码头区,看了两个多小时的烟火。到了九点多,人潮开始退去,为了不和人挤,便坐在BART入口的路边石椅上。当下一阵疲劳涌上,突然体会到了什么是“尘劳”。
活在世上,我们不只是为了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辛苦,也会为家庭、事业、人际关系而挂碍──希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从事的工作,计划退休后要做什么……脑子不停地转。长此以往,习惯于紧绷的生活、习惯于心上总是有所牵绊,加上由于不能放松而形成的焦虑……尘劳就如此不断地累积。心,再也放松不下来了,就像是使用药物一样,沉迷其中,不知如何自拔。
那天坐在Market Street的路边时,发现即使手边有很多的时间,自己仍是惯性的奴隶。名义上是出来散心,但心态还是和上班的日子一样。这么想着,不禁笑了出来,真是何苦来哉?然而,大多数的人们似乎都是如此,很难跳出自己的小框框。这一天,才注意到自己的心是如何地系缚于外在的刺激上,而过去觉得极为重要的事,却早已烟消云散,就如同那晚的烟火,早成为过眼云烟,无有踪影。不禁反思:“自己生命与生活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心本无生 境自如如
一旦看到自己的习性,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转变就会开始。就如同忍受不了一个杂乱无章的抽屉,便会开始动手整理,依序摆放,并丢掉不需要的物品,腾出许多空间;放下自己的习气、惯性,观念一改变,尘劳少了,心中就多出一片天。禅修打坐的好处就在这里,依照佛法的智慧,改变自己,当心定下来的时候,改变才容易生根,才能真正认识与放下自己的习性、烦恼与执着,止息困扰与挣扎,让不停轮转的心停顿下来。
“禅”者,“佛之心”。这是心的本来面目──没有妄想、困扰与挂碍,没有担心与挣扎,没有成见、偏见与邪见。这样的心不会混乱,是清楚的、稳定的、平静的。这样的心是智慧的源头,能体会到实相。了知世事总是无常,自己的意识心也是无常的,来来去去、生生灭灭。只要回归实相这念心,对自己及外境的看法就会改变,这样的改变,能带给我们解脱与法喜;而透过禅修打坐,就能体验到这样的心境。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透过认识佛法、禅修,能带来究竟的解脱自在。了知世事无常、攀缘无益,心便不会住在无常的外境当中分别计较;进一步,清楚地观察到心念亦是无常,能作主而不与妄想相应,不起心、不动念,如如不动,便无尘劳之苦。从中去体会“尘尽光生”的解脱自在,体会这念本具的清净心,是世间任何事物,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曾用“安然自在”四字解释禅修的境界,这就是“真幸福”。因此,要认识真幸福,就从学佛、禅修打坐开始。或者说,人生的真幸福,就像是一支好香!由这支好香的体会,持续下去,而支支好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