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上讀經班的好處
文/普化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靜
俗云:「矯木趁幼,育人趁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這兩句話都說明了兒童天真未泯之時最容易教導,效果也最好;否則,等到善良的本性受到外界環境影響而改變時,再要矯正,就為時已晚。那麼,這段時間教導什麼最好呢?可以引用聖賢智慧的語錄,教導兒童讀經,在日積月累的薰習之下,必定可以奠定一生為人處世美好的行誼。
聖賢為師 亮節為友
讀經,可以包括佛學,兼顧世學。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高瞻遠矚,在全球各精舍開設的兒童讀經班已實施多年。普化精舍兒童讀經班以《金剛經》為主,世學則有《三字經》、《弟子規》,現則以《論語》為主。招收的對象從幼稚園到國小六年級學生,年齡約四歲到十二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學習能力及記憶力最好。
根據醫學研究顯示,讓兒童讀經,一遍接著一遍,反覆吟詠讀誦時,腦波的狀態與靜坐時相同,容易使兒童躁動的心平靜下來,加上不間斷地長期薰修,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也有助於定力的培養,智慧也由此產生。另一方面也長養孩子的國學能力,奠定日後語文寫作的基礎。
就帶著學童們多讀,不必解釋語意,久而久之,一定能熟讀,永遠儲存在腦海裡,等到年紀漸長,自然而然能瞭解意義,甚至對境時可以脫口而出。舉一生活實例:我有一個朋友在國小教書,她的班級實施讀經──《弟子規》。有一天,隔壁班有學生在打群架,圍觀的學生很多。調查的結果每班都有幾個人圍觀,唯獨她這一班沒有。因為她的班上有學生提醒大家《弟子規》上所說的:「鬥鬧場,絕勿近」。可見,平時讀經,或許不覺得有什麼影響,但在潛移默化之中,於未來所面對的人生逆境或利益誘惑現前時,經典中的智慧法語適能浮現腦海,成為最大的扶持力量。
輕鬆閱讀 心靈深耕
讀經時,每一次的時間不宜太長,約五十分鐘左右為當,否則孩子會失去耐性。以普化精舍為例,課程的安排是先誦《心經》、「普賢十大願」、靜坐,接著,法師開示及讀經,最後有手語或伸展的活動。如此一堂讀經課下來,有靜、有動,讓孩子的身心獲得調劑。靜坐時,也聆聽成語故事。而法師的開示中,又以檢討學童上周的生活細行為主,勉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事、說好話、存善心,期許每人至少要日行兩善,並以貼豆豆豉勵達成目標的孩子。其目的無非是希望孩子們養成好的價值觀,造就好的行為習慣。
因年齡層不同,讀經的部分,先是共讀,然後再由小老師各自帶開,分為三個小組,各自再帶讀,引導背誦,背得好的亦用貼豆豆來鼓勵。學期末了,豆豆累積得愈多,得到的獎勵也愈豐富。
過去有一句很流行的廣告詞──「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我認為,讀經的孩子不僅不會變壞,舉止威儀更得體、更懂事;來精舍上讀經班的孩子更是有福氣,因為學得更多、表現得更好,這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事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