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本期主題:學習作菩薩







  一般人往往只看見自己的付出和失去的,而怨天尤人。

  若能將尤人變為感恩,去看見他人的付出;將怨天化為布施,去關懷他人失去的,每個人都能化身為菩薩,成為世間最富足的人!

真正的慈善事業

文/普蓮寺禪修班學員 傳懇

  身處娑婆世界中的凡夫眾生,免不了為了食衣住行的種種事項奔波,長期下來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總是像在迷霧、叢林之中,有時得披荊斬棘,有時不知所在何方、所為何事?然而,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使我成長及蛻變。

藉境練心真修行

  學習佛法以前,不識因果業力,加上我是個急性子的人,往往做事為了效率,都非常地「趕進度」而忽略了周遭人的腳步與我有所差異。當員工做事不圓滿時,當下便劈頭痛罵,瞋怒以對,沒有慈悲之心,障門大開,火燒功德林。

  初至普蓮寺時,面對挫折或逆境,第一時間總是把問題丟到別人身上,怨天尤人,無法控制情緒,不懂得自我反省及懺悔,也因此常常起對立之念,與人有所衝突,尤其遇到意見相左時更是劍拔弩張、據理力爭,殊不知這一切都是瞋心、慢心所引起。

  接觸佛法之後,我的觀念有了改變。一直以來,總認為佛教是很古板、制式的,成天燒香、禮佛、誦經、跪拜,多無趣!聆聽了法師的開示後,發現原來學佛可以如此地生活化;「未成佛道,先結人緣」這句話也讓我了解到廣結善緣的重要性,漸漸地學會放慢腳步聆聽,並用婉轉的方式與人互動。這樣的改變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而我也感受到自己的心境不再像以往充斥著很多的負面情緒。

  佛法說「沒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彌勒」,後天的修正,就是去除心當中的貪、瞋、癡、慢、疑、邪見六毒,改變自己的行為,如同法師所教導的,要常藉事練心,常常親近三寶。精舍的任何一種課程、法會,乃至出坡作務,都是生活化的修行法門,無非是為了讓大眾更容易了解佛法、親近佛法,乃至實踐佛法。因此,我們不僅要相信佛法,更應該深信佛法中三世因果的道理。

悲智雙運真菩薩

  菩薩倒駕慈航善誘群生,忍耐各種磨難,解行並重,知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曾經聽過,要想成佛,就要先具備菩薩的性格;菩薩就是願意發心利益社會大眾、與人結緣的人。身為慈善機構理事長的我,經常接觸到許多需要協助的家庭,這是一種可以讓自己長養慈悲心的管道。然而外出訪視時,不一定每家每戶都能和顏悅色地對待我們,有些甚至會態度惡劣地驅趕我們,以往我都是瞋心大起,卻又不知如何是好。學佛後,每當遇到這種狀況,我會馬上靜下心來,先降伏煩惱的魔障,在心中稱念佛號,讓自己沉澱下來,包容對方的負面情緒,再慢慢地為他們解說我們的服務方式,進而使他們能夠接受我們,達成關懷協助的目標。

  觀世音菩薩遊諸國土,以慈眼視眾生,所以菩薩慈悲的形象能深植於每個人的心中。若以菩薩為目標,我還欠缺許多智慧及精進,希望未來能夠在禪修、出坡、共修時,學習到更多的佛法奧義,啟發慈悲心,歡喜布施,善緣廣結,並持戒行忍,落實「悲、智、願、行」,發四弘誓願、行六波羅蜜,期許能夠成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真菩薩!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