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心自在
文/普成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所
記得多年前接觸佛法而開始誦《心經》時,每當誦到「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段經文時,心中都會非常感動。然而,經文始以「觀自在菩薩」,觀世間一切都自在無礙;而學佛多年的我,觀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卻常常無法超脫,不得自在。三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契悟本心時,說道:「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佛陀已清楚明白地指出人人都有本具的佛性,但始終被外在的境界與自我意識牽引,無法作主,覺心蒙塵,隨緣造業,當然無法自在無礙。
遠離幻妄得自在
在金融界工作的我,面對瞬息萬變、起伏不定的金融市場,又必須執行大筆的投資決策,常常令我非常不自在,甚至是痛苦萬分,因為擔心投資之後會產生虧損。由於太過看重投資的果,而忽略了投資的因,讓自己處於患得患失的生活中。事實上,投資前已經根據專業研判而採取投資策略,投資後也擬定方案來因應市場波動,但自己仍然依循舊有的習性,讓自己的心處在不安當中。
學佛之後,參加精舍禪修班聽經聞法,並回山打禪七,在日積月累的薰修下,漸漸感受到過去的擔憂、懼怕,實在是多餘的,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妄想與執著。《心經》中提到,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妄想、執著的本質,與構成人體的四大本質,都是空;既然屬空,為什麼自己那麼執著呢?如《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就在對經典的了解、深信,以及在禪修的體會之中,一步一步放下妄想與執著,也慢慢學習在眼所見、耳所聽、鼻所嗅、舌所嚐等六根作用之中,去察覺內心的變化,不要讓心又落在分別、批判兩邊。漸漸地,這些觀行真正在工作與生活上起了作用,妄想減少了,心變得較清淨;執著減輕了,判斷也變得更客觀。此時才了解,過去都是作繭自縛、自作自受。
佛法不離世間法
佛法是真實的道理,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常教導四眾弟子:「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過去,只要在早上或晚間誦經、打坐,便自認很精進,殊不知每天只用功三十分鐘至一小時,其餘時間又落入忙碌、繁雜的生活與工作中而無法自在,這種「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二分法的模式,對自己的幫助其實很有限。而後經由幾次禪七當中,聽到 導師開示:「在禪堂要放下,出了禪堂就要提起」、「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的真義後,讓我對提起與放下、動與靜、修行與工作之間,有了新的體悟。以前修行與工作毫不相干的二分法模式,如今轉變成在工作中實踐佛法,也就是工作即修行,時時保持覺性存在,清楚認知事物的相貌,如《金剛經》所云:「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面對日益混亂的社會與世界局勢,常感嘆現代人於享用豐富的物質生活時,卻不知珍惜而造諸惡業,終將面對苦果。值此亂世,佛法猶如暗夜中的一盞明燈,是茫茫大海中一切舟航的依靠。今生有幸能在中台禪寺聽聞心地法門,並依此修行,實是莫大的福報。今後當懷知恩、感恩、報恩之心,於一切時中落實佛法,護法護教永不退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