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本期主題:觀息•回到當下







  習於流轉於過去或未來的心念,讓人們活在虛幻的世界之中。

  觀息,是一把鑰匙,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開一扇門,回到覺醒的當下。

  如實地觀察呼吸,就能如實地照見內心,混亂與負面的心念將逐漸澄清、沉淨,轉為當下的清明與平和!



揚起生命的樂章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飴法師

  佛曾問弟子:「人命在幾間?」這個問題可以讓大家思考:生命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千百年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生活上的追求,已由簡單的衣食溫飽,進步到現今各種物質享受的滿足。然而,不斷追求物欲的結果,只是在心頭播下更多煩惱、抑鬱的種子,徒令身心在種種緊張與壓力下,疲憊不堪。而原就寧靜、安詳、自在的心境,反而成了生命中難以找回的奢侈品。

專注觀息澄濁流

  面對社會競爭的挫折,有些人選擇以「及時行樂」的方式來麻醉自己,以為「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把握了當下,卻不知一時樂後的空虛,仍然是苦。這種錯誤的知見,只是將人陷入更痛苦的深淵罷了。也有些人會積極尋求外在協助,於是類似「心靈成長」的課程林立街坊、談論「活在當下」的書籍琳瑯滿目。這些方法雖也為現代人提供了一些解決煩惱之道,但療效實屬有限。若不能回歸根本,誠實面對自己這念心,仍只是心外求法,終非究竟之道。

  人的生命,是在不斷的呼吸間而得以維持;而生命的過程,卻是由無數個生生滅滅的念頭所堆疊而成。念頭愈是雜亂,生命就愈困頓苦痛。一口氣不來時,所有追求的榮華富貴都成過眼雲煙。所以《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只有回到當下這一念,才知什麼是清淨無染、充滿智慧的寶藏。在人生的巨流中,不用追悔過去,不要沉溺現在,更不必幻想未來,讓活在當下的心清楚明白,才能安詳自在。

  既知「人命在呼吸間」,且讓我們的念頭踩一下剎車,重新回到出入息上用功。你會發現,當氣息逐漸平穩,原來如濁浪般翻騰的思緒,也漸漸變成潺潺小溪。身心不再緊繃,且多了可以自在悠遊的空間。此時如果繼續專注觀息,小溪也趨向寧靜,彷彿一潭澄靜的湖水。一切世間的爾虞我詐、紙醉金迷、風發意氣,都只成了湖中倒影,干卿底事?而能看清楚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這念心,就是生命真正的主人。

動中不動真主人


  透過反覆的練習,從觀息中,心慢慢有了定力,不再隨境而轉,諸多煩惱、壓力頓時盡除。《大學》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就是開啟我們本心的智慧之路。

  源律師問大珠慧海禪師如何用功?師曰:「饑來喫飯,睏來即眠。」隨即又點出眾生「喫飯時不肯喫飯,百種需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因此,透過觀息法門,讓心念不再奔馳流轉,只踏踏實實地回到當下,就能真正體會到生活可以過得如此輕鬆自在。

  《風雨中的寧靜》一書中曾以兩幅畫為例,一幅畫著寂靜的湖面,另一幅則是大瀑布旁一隻酣睡於巢中的知更鳥。「寧靜」,並不一定要離群索居才能找到。當心念靠在氣息上,一心專注,就能體會寧靜。

  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靜坐,悟到人人本具佛性的真理。此後說法四十九年,無非是要提醒眾生,放下煩惱、執著,就能離苦得樂。能呼吸,生命就在延續,而觀息的當下,就能用定力沉澱這些煩惱雜質。當心中的智慧之光升起,穿透層層烏雲,生命就自然揚起無限悠揚的樂章。串起每個當下美好的音符,作個時時刻刻清楚明白的覺者,才是真正找到了不生不滅、本自具足的真生命!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