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本期主題:感受虛妄







一般人認為要「跟著感覺走」,但依種種感受而情緒起伏,卻是造作業種,流浪生死。
佛法以真實的智慧,讓我們了解感受的無常性、虛妄性,唯有「跟著覺性走」,才能真正地走向解脫自在的光明大道!



轉念•放下

文/普田精舍研經班學員 傳德

  現代人處在充滿壓力的生活模式中,當壓力大到喘不過氣時,有人會尋求專業人士的治療,也有人會以消極的方式紓解……解決的方式有千百種,因人而異,然而如果沒有從問題的根本去解決,無法對症下藥,仍然無法得到真正的自在。

萬法緣起無實性

  未進入精舍參加禪修班時,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家庭,凡事自我要求高,稍有不如己意或不順利時,會因循自己過去的經驗去處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即使事情完成,卻不圓滿,長期下來,身體狀況也出現了問題。在一次因緣際會下,進入精舍聽聞佛法,雖然最初只是想學習打坐,但在法師細心說明靜坐要領並講解佛法的基本觀念後,了解到一切法畢竟空寂及「有因有緣事易成,有因無緣果不生」等道理,對於周遭人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也不同了。

  將佛法運用到事業與家庭上,包括對事情的判斷上,時常提醒自己凡事承擔、用心,但不執著,從中發覺到不知從何時起,習以為常誤認為真實的感受,其實並不值得自己耽溺、執著。一條路走不通,何不轉個方向思考?不需要鑽牛角尖折磨自己。回頭想想,學佛以前,確實走了不少冤枉路。我們常以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接觸的境界是真實的,所以容易被矇騙,殊不知即使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都有可能不是真實的,更何況是喜、怒、哀、樂等種種捉也捉不住、留也留不住的虛妄感受?

三輪體空見真心

  面對境界情緒無法宣洩時,習慣追求感官的刺激方式,得到一種自覺可以被認同的定位,然而在追求刺激過後,心靈的空虛依然存在,該面對的總是躲不掉。其實痛苦的感受是虛妄的,快樂的感受也是虛妄的,但人們總是習慣一再地用這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學佛之後,了解到眾生的六根喜歡攀緣六塵境界,自尋煩惱,卻無法體會「煩惱即菩提」之深義。因此,日常生活中訓練自己遇事先冷靜下來,再向內觀照自己的念頭。假使有人對我惡言相向,先反省自己有沒有過失,再針對事情作修正或避免再犯。如果自省沒有過失,則輕輕帶過,對於他人的任何評價,不需像個包袱一樣背在自己身上,並思惟「三輪體空」的道理,想想內心受傷的是誰、言語中傷的是誰、汙衊的言語在哪裡?這一切是否實實在在地存在?

  人從嬰兒時期開始,便會好奇地循著眼根找東西,循著耳根傾聽外面的聲音,隨著日漸長成,依然不停地尋尋覓覓,也不斷地在得到中感受歡喜、在失去中感受痛苦。佛法說「五蘊皆空」,有形有相的色身已是不可靠的,無形無相的喜、怒、哀、樂種種感受又何曾留得住?種種感受的源頭都始自無始劫來的習氣。慢性病還需長期處方來治癒,日常生活中藉事練心、藉境觀心,時間一久,自然可見功夫所在。這一生要活得更有意義且不枉過,實在可以藉由生活中的境界來磨鍊!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