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受无我
--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感受,就是我们的生理、心理对于内外所有一切境界的感觉。所谓“领纳为受”,眼、耳、鼻、舌、身五根领纳外面的五尘境界,称为身受;意根领纳种种苦乐境界,是为心受。不论是生理或心理的感觉,对于苦、乐的认定是实在的,就是一种受阴。例如,身根接触外面的气候,领纳冷、暖的境界,而产生一种觉受,这一种觉受就称为受阴。
五阴覆盖自性光
为什么叫作“受阴”?阴,就是障蔽的意思,就像太阳的阳光被云所障蔽,光明不得现前。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为色、受、想、行、识五个境界所障蔽,所以迷惑、颠倒,造种种恶业,流浪生死。《心经》里提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把色、受、想、行、识五种阴境照破,本心就能现前。
假使不了解受阴虚妄,就会产生贪着,追逐乐受,因而起惑造业。社会上一般人多半是为了享受,认为财色名利、功名富贵,能使自己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所以拚命追求、拚命占有,最后铤而走险,造了恶业,现在受法律制裁,未来受因果轮回等苦果。因此,观受虚妄是修行得解脱的根本。
观受是苦尽虚妄
受有三种,一是苦受,一是乐受,一是不苦不乐受。在顺境中产生乐受,在逆境中则产生苦受,如果不是顺境也不是逆境,身心的感觉不苦也不乐,就称为不苦不乐受、舍受、中庸受。
一般人都知道“乐极生悲”,因为乐有坏苦,它会坏掉,是无常的。举例来说,坐在名车上,感觉很威风、很舒适,开到路上出了车祸,车子撞坏了,人也受伤了,乐就变成了苦。有些人贪吃,吃的时候又香又甜,吃得太多,肠胃吃坏了,是不是乐极生悲呢?因此,遇到快乐的事情,自己要沉得住气,因为世间一切快乐都是虚妄不实的。佛法告诉我们要保持心当中的平静,对任何境界不憎不喜,要有定力、要有智慧,时时警念无常,了知一切都是虚妄。
苦受有苦苦。外在的种种不如意,属于违逆的境界。我们的色身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八苦交煎,有了身苦,一定有心苦,身心不得安定,这就是苦上加苦。例如,贫穷下贱的人,没有社会地位,遇到不好的老板把你当奴才看待,受种种剥削,这不是苦上再加苦?
了解身体是苦,就要藉这个色身来修一切善法,才能够转苦为乐。众生执着身体为实有,造了种种恶业,不了解身体会坏掉,等到坏掉了才知道是苦,已经来不及了。所谓“不见棺材不掉泪”,一般人不知道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苦海,往往在苦中作乐,等到快要死了,棺材现前了,才知道人生是苦,什么都带不走。因此,了解这个道理以后,从现在开始不要造苦的因,未来绝对不会受苦的果报;现在要种出世的因,未来就是得到三昧,乃至于证到涅槃。
什么是不苦不乐受?一般人说“知足常乐”,无论是身体或心理都感到很满足,心不住在顺境,也不住在逆境上,好像悠哉悠哉的,不感觉乐,也不感到苦,就称为不苦不乐受、舍受、中庸受。一般人认为这样就是平静、就是豁达,其实心当中还有微细的生灭念头在迁流,属于行苦,还是轮转三界。所以,乐受是与贪心相应,苦受是与瞋心相应,不苦不乐受是与痴心相应。
要离苦得乐,第一步,先要思惟乐有坏苦、苦有苦苦、不苦不乐有行苦。第二步,思惟乐是虚妄,苦也是虚妄,不苦不乐的那个心也是虚妄。苦与乐,都是我们这个心的分别和执着,都是虚妄心,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存在,这就更上一层楼了。经云:“诸法缘起,缘起性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思惟这些道理,才能转识成智,才能把过去错误的观念、执着的观念、颠倒的观念转过来。最后,藉由思惟这个道理悟到诸法空相,证到真空境界,就能得到解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