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本期主題:無求的快樂







外在的一切,難填欲望的無底洞。
所謂「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真正的富足,不在於擁有很多,而是因為所求不多。
無求,是一種超脫、是一種淡泊、是一種態度。
不在追求中貧乏一生,而要在無求中擁抱富足和快樂,
體會心靈的遼闊與自在!



有求與無求之間

文/普行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理

  現在,人生的功課還不圓滿;未來,還有挑戰,還須努力。我,仍有所求。

外求皆苦緣

  在薰修佛法一段時間之後,我開始思考:「何謂這念心是自己真正的主人?」我要學習更有智慧地在「外在的追求」與「內心的平靜」之間取得平衡,亦即尋得「有求」與「無求」之間的最適點。

  檢視以往,在還算平順、快樂的童年與求學生活後,我也一樣開始工作,投入感情及家庭等方面,並面對各類的人生課題,幾乎花費了自己所有的時間與心力。這其中,有肯定、有歡樂,更有失落與痛苦,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在這悲、喜、得、失間,我重複著每天「忙、茫、盲」的生活,而在生活與工作的各種壓力下,健康亦出現了警訊。

  我是個善感且愛幻想的人,常會處在不安之中:掛心親人們的近況與健康;我的情執讓我陷入愛別離苦;我也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與評價,想要面面俱到,卻心力交瘁。在禪修班薰修佛法,當我聽到「安心法門」時,彷彿獲得了一帖良藥。「慧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達磨祖師曰:『將心來,與汝安。』慧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達磨祖師曰:『我與汝安心竟。』」原來,不安的心,只是妄想!

內省而自得

  「吃得好,睡得好」這件看似簡單、平常的事,對於現代人而言,似乎不是那麼容易,由於忙碌與壓力,常常吃不定時或夜不易入眠。家人亦有睡眠品質不好、睡眠障礙的問題,最近的一天早上,他興奮地告訴我:「昨晚我睡了一個很好的覺。」修習佛法一段時間了,他似有所悟地熱切分享:「我們為何會不快樂,常常煩惱與不安?是因為我們沒有節制欲望,我們的痛苦來自於太多的有求。內心就像一面鏡子,減一分有求,就減一分塵埃、多一分明亮。我們要相信心的力量,我們要努力修圓明寂照之真心。」我欣喜於家人的體悟,也祈願在佛法的薰修中,能夠更看開與放下,進而達到「心如止水,心如明鏡」的境界。

  現在的我仍處於為生活打拚的人生階段,求安穩的經濟生活、求更佳的身心狀態、求與周圍的人有良好的關係等,這些「有求」需要我持續地在因上去努力。同時,佛法告訴我們「萬法皆空」、「無住生心」,這些道理提醒著我:不要再對結果作過多的貪求。我將學習「無求」、「知足常樂」,世俗的價值觀將不再是我處世的唯一標準。在「有求」與「無求」之間,我將求得安詳、寧靜、自在的心靈世界,我將能更自在步紅塵。

  人生的路與修行的路都還很長。我有求,求在社會上的生存、求身心的安頓;我無求,願這念心清明自在、永恆喜樂。我將持續精進努力!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