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牢
文/普真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曦
回憶幾年前,延續「我是固執的人」、「我是自我中心的人」的發現,第一次更深刻地體悟、破除「我是好人」的框架,這些都必須感恩當時新上任的主管。
返照 自我覺察
主管上任前,自己與對方並沒有太多的接觸,更沒有過節。但是,在完全沒有理由和原因的情況下,似乎每一次與主管討論業務時,經常得到「你搞不清楚狀況」、「你在強辯」、「我跟你溝通好累」、「你如果不在這裡上班,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沒有人會要你」等惡言與辱罵。事後,雖然經過一番溝通,即使主管發現是自己想法有誤時,也只是彌補一句:「喔!是我一時看錯了。」
歷經反覆不斷的傷害,我以淚洗面度日,內心更感到無助、無力、委屈、恐懼與悲憤。某次,向友人訴說自己的遭遇,壓抑的情緒在嚎啕大哭中宣洩,才讓自己回過頭來平靜地思惟與反省。原來,自己的固執與強硬的個性,須藉由更強、更大的外力衝擊,才能摧毀自我防衛的保護色並有所醒悟;而衝突,唯有在自己懂得謙卑時,才得以化解。
「我是好人」的框架,限制了自己待人處事的態度與格局,也限制了心量。以為自己秉持「合情合理」的處事態度、富有同理心、替別人著想、容易心軟感動,就自我認定自己是零缺點的好人,舉凡與他人的衝突,都覺得是別人造成的問題。因此,在與這位主管發生衝突以前,我從未察覺自己平時的表現有何不妥,也從未察覺原來我只對自己喜歡的人才會表現由衷的善意。
此時,我更察覺,除了分別心,只去喜歡自己喜歡的人之外,更把自己鎖在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生活模式與思惟模式的框框中,並理直氣壯地認為框架裡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框架以外的人是「不正常」的人。因此,與主管的衝突,都是因為主管「不正常」所致,而自己則是「正常」的。
由於從未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所以從未反觀自照,對於框架以外一切會傷害自己的人事物,表現出不尊重、不接納,甚至防衛的態度,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正常」。更甚者,對於這樣無知、絲毫沒有一絲覺知覺照的自動化反應,卻還自以為是、天真地認為自己「活在當下」。生活在自我設限框架中的自己,完全無法聽到、也看不到框架外的「事實真相」,毫無覺知地活在自己的象牙塔裡。
轉念 菩提影現
感恩佛法的殊勝,讓自己認清什麼才是事實真相,同時也慢慢地開始看清自己的種種習氣──計較、猜疑、冷漠、好強、自以為是、我行我素、貢高我慢等「不可愛」的一面。一個習氣是一個框架,框架愈多心量愈小,心量愈小無明煩惱愈多,自己也就愈無法作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也許我們無法瞋風不動、喜風不搖、如如不動,但至少要學習轉念、化念,轉煩惱為菩提。
處處能忍、事事能容,一切順逆皆是方便,任何場域都是動中磨鍊、增長道業的機會,從中學習安住實相,進而超凡入聖,如經所云:「心不動故,應具足羼提波羅蜜。」進一步,要知因識果,了解一切果報皆是自作自受,並把握當下,在因地上努力斷惡修善、廣結善緣。此外,秉持「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的願心,以及「知恩、感恩、報恩」的心,體恤他人,恆順眾生,廣行菩薩道。
學佛前,任由情緒擺佈無法自己;學佛後,在起心動念處覺察、覺照,時時提醒自己堅住正念,隨順覺性,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