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普台教育








普台國小國學情境區──大成殿巡禮

文/編輯部



  國學是普台教育十二年一貫的特色課程之一,學子從小在讀誦儒家經典與學習書法的薰陶下,能夠淨心、定心,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涵養良好的品德與待人接物的禮節。為深植「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的良善種子,普台國小特設立國學情境區──「大成殿」,供奉至聖先師孔子與孔門七十二賢哲。這座真人比例造像的孔子館,使普台學子的啟蒙教育,在一頁頁智慧語錄的傳誦之間,更加閃耀聖賢圍繞、敦品勵學的光輝!

禮門義路 入孔廟堂
學子於大成殿參學,學習孔子終身好學不倦的精神。
真人比例的孔門七十二賢哲像,或擎筆掄劍、或展書研讀,栩栩如生地展現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精神。也藉此勉勵學子全方位地學習,探索興趣、發展專長。
杏林前的下馬碑,提醒大家要以肅穆、恭敬之心入殿參學。
透過讀經、書法等國學課程的薰陶,讓學子具備優良的品格和豐富的學養。

  行經杏林,首先看到一塊書寫著「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石碑,耑示自古以來,上至帝王公卿、下至販夫走卒,無不抱持尊師重道之心以守護聖殿的肅穆、清淨。看到這塊「下馬碑」,學子們的晶亮瞳眸裡充滿朝聖的期待,也提醒自己準備好一顆謙牧、恭敬之心,端身正念、徐步安詳地走入參學的殿堂。

  普台國小大成殿整體空間依據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台南孔廟規畫而成,殿前陳列著孔廟的平面圖,期許學生效法孔子「入太廟,每事問」求知若渴的精神。大成殿前橫向通道,朝東有一牌坊書寫著「禮門」、朝西者則為「義路」。「禮」、「義」是儒家學說的兩大核心,也是進德修業必須完備的品格,希望每位參學者「行禮之儀,走義之路」,此生必然有成。

  大成殿為孔廟中供奉孔子的主殿。「大成」二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推崇孔子以身示教及講學、整理古籍,集道德、學問之大成,足為萬世師表,令後世景仰無比。古色古香的紅櫺門戶上飾有銅釘,古時唯有封王的廟宇才能用此形制,顯示孔廟儒學受到歷朝各代的一致敬重。拉開獅頭門環入殿後,學生們先向尊像敬禮,如同每堂課先向師長行禮一般。布衣孔子塑像威嚴而慈藹,端坐於大成殿中央,手持書卷,彷彿正與門生唱答著:「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正是終身學不倦、教不厭的精神,成就「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功勛。兩側牆面上,孔子的生平事蹟以六大主題「學無常師、齊王問政、魯國大治、周遊列國、杏壇講學、高山仰止」十八幅圖文,生動地重現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歷史場景。

前賢至德 用昭後學

  孔門七十二賢哲中,四科十哲的代表──德行顏回、言語子貢、政事子路、文學子游──謙恭有禮地隨侍在側。同學對於耳熟能詳的孔門模範生,充滿著「一睹廬山真面目」的驚喜。或學習孔子告誡子路的「三思而後行」,或向「不貳過」的顏回看齊,每一位賢哲都像一座等待挖掘的寶山。師長們善用如此情境,傳授待人處世的道理,學子們容易心領神會、在生活中履踐。

  東、西兩廡各供奉三十四位賢哲,或擎筆掄劍、或展書研讀、或匠心巧運,栩栩如生地展現孔子「有教無類」開創平民教育的沿革,以及發揚「六藝──禮、樂、射、易、書、數」,樹立士人允文允武的特質。七十二賢哲的行誼,伴隨著注音立牌,方便所有學子自主學習。在普台完善的教學環境中,老師也鼓勵學子們全方位地學習,把握多元的適性課程或社團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發展外語、音樂、美術、體育等專長。

  普台國小本學期初獲頒「南投縣一百年度課程與教學訪視績優學校」,上學年度亦榮獲教育部「品德教育績優學校」肯定,如創辦人 覺大和尚日前對教職員們的開示,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祈願大成殿的設置引領普台教育百尺竿頭更進步,群策群力,將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精神發揚光大,帶領學子們全方位學習,在日積月累的浸濡下,讓學子具備優良的品格和豐富的學養,真正成為學有專精的國家棟樑,造福人群。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