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中台廣傳








杏壇春風 薪火相傳──孔廟考察心得

文/普台國民小學校長 蔡俊和

  品格是普台教育的核心,國學是普台的本位課程。去年五月開始,普台國小規劃以孔子思想為主軸的國學情境區,今年一月初完成第一期的建置,有大成門、大成殿、東廡、西廡、禮門、義路、下馬碑等。

  為了使普台國學情境區內容更加完善,中台禪寺法師及本校教職員等十六人,組成「孔廟考察──杏壇采風團」,於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四日探訪至聖先師孔子的思想發源地,親身體驗二千五百年前,孕育偉大教育家的聖地。

  參訪北京孔廟、國子監、曲阜孔廟、孔府、孔林的過程,可以深切體會出,大陸地區近年來對於古蹟保存的用心。考察的過程,更有著說不完的聖賢事蹟。

曲阜祭孔 宿願得償

  為表達對孔子的崇敬,一行特別參與曲阜孔廟在大成殿前舉行的「釋奠禮」祭孔儀式。在祭祀的當下,不禁回想起十六歲那年,至師範學校報到第一天的新生訓練。在孔子聖像前,宣示「鐵肩擔教育,笑臉迎兒童」。從此,教育是我這一生的志業;數十年後的今天,能有機會親至曲阜向先師敬禮,心中實有一償宿願的莫大感動。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這是孔府大門的對聯──其中「富」字上面少一點,寓「富貴無頭」;「章」字一豎通到上面的「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聯概括出千百年來「聖人家」的氣派。

  孔林是孔家墓園,每個起的土堆,不管有碑無碑、或新或舊、或大或小,代表著開始與終止的生命傳承。與二千五百年前古人同在一處,感覺很奇妙,黃土先人,同處在這千古一瞬間。

  登臨泰山,參禮「經石峪金剛經石刻」,是全體團員的莫大心願。來到經石峪,內心的感受非常深刻。誦讀《金剛經》,讀到「無得無說分第七」:「須菩提,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如來曾經說過法嗎?如來成佛之後,說法四十九年,天天說法,說到圓寂為止,如果法不是法,佛為什麼要苦口婆心地說?如來說法,只是沒有一定的法門,而是針對什麼樣的根機就說什麼樣的法,「觀機逗教」,應眾生的根機而說法,並無一定的法可說。至聖先師孔子以「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誨人不倦」來教化弟子,數十年未曾停歇,不也就是這般地日日說法,依照不同的根機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嗎?

  聖人的智慧,真是博大而精深,只是芸芸眾生在還沒有開啟內在的耳朵和眼睛前,是聽不到無聲的美妙天籟,看不見這日日的似錦繁花。

  此刻,在泰山經石峪石刻前,我有更深的體會:教育工作,真是一件絕對需要耐心和等待的志業。而這樣的體會,我會帶回普台,和全體同仁分享。

  登頂需要努力,一步一台階,每一步都走得很實在。登上一千五百四十五米的泰山極頂,體驗摩崖石刻宏偉的氣勢,壯闊的碑文,留下了歷史的見證。從極頂遠望,也細細體會「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心境:穹蒼之下、歷史洪流中,人真的是很渺小,要學習的應該是更多的謙和與對大自然的恭敬吧!

見賢思齊 德風薪傳

  行程的最後一天,參訪青州博物館。始建於一九五九年,一九八四年異地新建。今館館址佔地四十畝,建築面積一萬二千平方米。典藏青州的歷史文物、玉器、陶器、石刻、銅像、各種流派的名家書畫等四萬多件,以縣級博物館規模來說,實屬不易。其中佛像、明代趙秉忠「狀元卷」及漢代「宜子孫」玉璧為該館三寶,而價值連城的「狀元卷」是明朝萬曆二十六年(1598)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古代的殿試卷又稱「對策」,殿試題目一般由皇上親自欽定,當時的題目是「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全卷以毛筆小楷書寫,共二千四百六十字,論理精闢,語辭豐富,書體飛動,文筆流暢,是一件寶貴的藝術鑑賞珍品。這次考察也帶回了「狀元卷」的複本,期盼啟發普台學子見賢思齊的精神。

  本次行程除實地考察孔廟與國子監,更帶回許多珍貴的典籍及文物。赴大陸考察前,普台國小大成殿前的杏樹剛抽新芽,返校時已見綠葉紅花,象徵著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新一階段的普台國學情境區將設置「明倫堂」,營造一個國學的教學情境,並將此次帶回的典籍文物布置其中,供學生閱讀,時時浸濡在儒家學說的氛圍中。同時將設置「禮樂器室」,展示祭孔的禮樂文物並加以說明,讓學生能重新體驗孔子制禮作樂的用心。往後,普台每年教師節都將舉行祭孔儀式,將尊師重道的觀念落實在生活、學習中。

  期盼在國學情境區第二階段建置完成後,普台教育團隊以益發慈悲、精進的心,讓經典的朗讀、禮教的養成及聖賢的風範,更深植於孩子的心中,培養「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的優質普台學風。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