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佛學院園地








覺心觀照

在佛教學院中的每一天,學僧們用法、用心、用觀行,
努力在生活中實踐佛陀的教誨,
走著佛陀曾走過的心路,記錄下對心念的觀照;
覺心觀照——是一份修行人的作業。





拜懺

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寄法師

  拜懺的過程中,隨著梵唄的唱誦,深入懺文之中,思惟自己哪些做到、哪些沒有做到?做到了,就繼續維持;做不到,從現在開始努力。從懺文中,了解到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藉由佛陀的慈悲力,讓我們能夠稍稍了解因果之間的關係,使自己生起大怖畏心,不敢造作種種惡業。經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安住於正念,一切罪業渙然冰釋。

不負初心

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見劼法師

  早課下殿後,各自回寮卸衣。途中,雖然經過許多房門,或起妄想,或因事耽擱,終究還是回到自己的寮房。

  每個人都能知道自己的心門在哪裡,只是落於妄想,迷戀於化城,忘卻回家的路,或執著於眼前事物,停滯於幻華,不肯回家。每個人都能得解脫,只是忘卻回歸自性的路。古德云:「不負初心,成佛有餘」,若能不負最初所發的清淨心,不為過程中種種幻境所障,終究可以回到菩提之家。

自信己性

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裨法師

  所謂「鑑古知今」,了解歷史的偉業及動盪,顯現出華夏民族的包容性及融合性,這樣的文化是有根有源的,依此根源才能更發揚光大。以佛法而言,最究竟的根源乃本具的心性,依此心性開創許多奇蹟。歷代祖師依此開演無上法門,弘宗演教,縱遇三武一宗法難,仍舊得以再開花結果。

  世間的奇蹟是有為、是生滅,而此奇蹟是無為、是不生滅,非從外得。不斷返照自己、改正自己,不論遇到什麼境界,自信己性,定可轉境。

放下的功課

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鎬法師

  盛飯時,一隻小蟲飛入碗中,從碗中將牠取出時,已無生命跡象。一剎那間,生命便隕落、逝去。

  經云:「今日雖存,明亦難保。」「明」,不在某個未知的未來,而在每個剎那生滅的當下。見外相似乎如常、靜止不動,其實沒有一法是恆久不變的,包括自己的身心也是如此。「無常」,教導自己放下的功課。從中警惕自己,見一分無常,便要放下一分煩惱,而多一分自在。

無私

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彤法師

  藏私的心,於菩薩道是很大的障礙,對於心性的道理也無法契悟,因為自己刻意營造人我、高下,產生生滅、相對的因,於絕對、平等的佛性就沒有辦法生大信心。

  在修習六波羅蜜布施法門之後,就能知道,其實貪著也是一種無常。觀察用法門來對治煩惱的前後差別,就能對佛法更有信心。雖然每一次的落實都還有些勉強,但這就是「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的實踐和修行。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