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与企业经营
文/普圆精舍护法会荣誉会长 传刻
学佛,对于我的企业经营理念,乃至人生规画,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这是在接触佛法之前,始料未及的。
民国七十年,我和一群伙伴创立了研华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事业版图逐渐扩大,如今研华公司在工业电脑领域中,已经有了相当亮眼的表现。然而,就像不少企业主一样,年轻的时候为工作而工作,心中追求的是股东的利润,总想着:“只要奋斗几年,功成名就后,五十五岁就要退休,开始享受人生的后半段。”
民国八十八年,我走入了中台世界,接触三宝。在这十二年的薰修过程中,由于禅修提升专注力,并且种下因果轮回的观念,改变了我的价值观,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不同的领会,乃至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专注力在企业管理的运用
“专注力”,并不仅是一般人所认为的“专心”而已,在佛法中,称之为止观法门。“止”,就是专一、就是定。心收摄在当下,控制自己的念头,集中所有心念的力量来面对人、事、物。“观”,就是清楚明白地觉察,辨识出人、事、物的差异性,并作圆满的处理。例如:了解员工的优缺点、能力,安排在什么样的职位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观”,建立在因缘法则之上。世间万法皆是众缘和合所成,没有单一的存在。因此,经营企业时,必须要了解全球政经形势的改变,随时因应外界的变化,调整企业的走向与策略。如果只是守住本业,埋头苦干,不顾同业、其他产业及世界的变化,终究会被淘汰。因此,清楚明白又专心一意地面对所有的人、事、物,才能处理并解决纷杂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事务。这就是专注力带给我的好处。
过去,在面临客户倒帐、退货、产品品质不良、员工抱怨时,总是觉得不耐烦。员工犯错时,我经常以指责的口气对他们说话,缺乏慈悲心和同理心;学佛后,我学会凡事随顺因缘而不强求,在专心聆听的当下,少了烦躁和批判。由于开始把每一个当下当成随缘尽分的体验,在每一个会议行程中,都能充满喜悦,对事物充满新鲜感。这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改变,我称之为短期的专注力。
佛教的因果轮回观,让我体悟到:生命既然是永续的,就无须刻意切割工作和退休的时间点,而应尽己所能来奉献社会;在企业的发展上,也不应受个人意愿或时间的局限,而应以传承和永续经营为目标,我称此为长期的专注力。
过去,公司的计划以十五年、二十年为限,现在则是永续的概念。自从人生目标改变,长期专注的焦点也变成永续的。经营理念、品牌,乃至对员工的培育,一切决策也都改变成真正的永续。意即,长期专注力的提升,能让企业经营者在面对企业方向、利基、经营的领域,能够锲而不舍,不断深入,并将此变成愿景,加以传承,以达到永续经营的目标。
永续经营的目标,同时让我发展出平衡利他的经营观。长期以来,研华公司的经营理念即以追求美满人生为目标,但是范围则以追求股东利润及利益员工为主。当了解宇宙万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灭,一切事情的成就也都是仗着众缘和合时,便明确将其拓展为以利益股东、员工、顾客和社会四者平衡,作为经营目标。这种平衡的利他,是平衡专注的结果,也是圆满的企业目标。
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人生的目的在修炼自己的灵魂,提升心智,造福社会。”这句话呈现的就是自己目前的心境,而我在日常生活和企业经营中,已经在实践这样的理想。
专注力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面临全球化的冲击,环境不断改变,竞争更加严苛,企业经营必须不断地求新求变,策略上需要设定长期经营的利基和方向,并依此方向经营,创造价值。没有长期的专注力,就无法达成这个目标。企业人士、员工在面对顾客、媒体时,也需要建立永续发展的经营理念、价值观,这些,都需要投入专注力,以永续达成。若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需要有工作的目的,明白自己为何而工作,假使目的偏差,就无法达到专注。
尽管变化产生竞争,竞争的目的仍要回归自己本来的目标,否则就会随波逐流,失去企业的方向。假使目标不清楚,又掺杂太多的个人私欲,终将归于失败。个人的欲望,必须要靠“止”来控制,依“观”来觉察。
总之,领导者的人生观,引出企业的经营理念,成为企业的专注。专注的方向,就是企业的宗旨。除了经营者的理念外,还要考虑传承。若要将理念延续到未来,必须有更大的专注力;若不能传承交棒,理念就会产生局限。综上来说,专注力和因缘观在企业经营中,确实能产生莫大的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