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心為戒
文/普佛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運
孔子云:「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說明凡夫眾生的心,經常飄忽不定、居無定所,也常隨境所轉。由於一般人無法停止念頭的波動,所以要修「止」。
「止」,就是制心不動,把心止在一處。如何制心一處、找回專注力?是我們應該學習、覺察的。法師也經常提醒我們:「人在哪裡,心在哪裡」,可見,制心一處,是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所須具備的原則。
回想過去,自己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對於沒有興趣的事,更是提不起勁來,這也是一般人的通病。所以,我們平常要學習訓練、控制自己的心,制心於一處。若能堅定信心,持之以恆,必能如《佛遺教經》所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古云:「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
這幾年來,在精舍禪修課程的長期薰修下,漸漸體會到,若不制心一處,選擇一種可行方法來處事,必定會處處受到限制;反觀在戒條的規範下,由於減少了紛雜的妄想,無形中讓專注力大為提升,因而更能聚焦於事情本身,鉅細靡遺地廣泛思考,讓我們面面俱到,避免無益之苦,也能讓我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因此,佛經云:「因戒生定,因定發慧」,由戒而能生定;定,就是制心一處;制心一處,就能啟發智慧。
《孟子.告子》云:「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說明即使有再好的老師,若不專心致志,也是枉然。因此,制心一處,定能日起有功,也必能生處轉熟,進而熟能生巧,達到精益求精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