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本期主题:找回专注力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如何作好时间管理,而不是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总在跟时间赛跑呢?

  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俗话亦云:“忙人时间最多。”无论是学业、家庭、事业或道业,目标清楚、掌握重点,就能分辨轻重缓急;全神贯注、专精一心,就能提升效率、化解忙乱。

  摄散乱为专注,保持心的安定与清明,不仅能安顿身心,也是事半功倍的不二法门!



拥抱定慧人生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徇法师


  在资讯爆炸的现代,人人都怕落后,赶不上流行,加上追求效率,总希望在最短时间之内完成最多工作,不论是学生或是上班族,经常同时操作手机、电脑、MP3等电子产品,很少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然而,密集运用眼、耳、鼻、舌、身、意,追求色、声、香、味、触、法的结果,就是造成情绪紧张、心念不能专注;即使填塞大量的知识、资讯,也由于欠缺深度思考、整合,仅仅形成片段、表面的暂时记忆。看似积极的生活方式,却扼杀了记忆力、思考力、创造力。

四如意足 修学法门

  成功的学习,必须从“会、熟、巧、精”下手。外在的仪器或独特的学习方法,只是一种辅助工具;真正创造绩效的关键,在于“专注”!

  “专”,就是纯一无杂;“注”,就是心神集中。专注,不单指钻研某一个目标,更是在每一个当下,保持清楚明白的心智,动也动得,静也静得,定慧等持。那么,如何培养专注力以助益各项学习呢?可利用佛陀开示三十七助道品中的“四如意足”法门,来达到专注。

  首先,“欲如意足”,就是以志向来启发学习动机。为什么心不能安定?就是因为不明白学习的意义,没有明确的目标。人生不是追求分数,或是富贵、权势,而是应立定广大志向,以所学贡献社会、国家,利益大众。若能将信念专注于广大志愿时,就不会随波逐流,也不容易被顺逆境界所动摇。

  其次,以“念如意足”专一心念,锁定目标。充实的学习,不是囫囵吞枣,而是依着次第,循序渐进地完成目标。一旦决定了第一步,就要专注一境,不仅眼到、口到、手到、身到,心更要做到没有妄想,不患得患失。透过反覆的练习,从不会到学会,而后熟能生巧,自然能融会贯通。

  学习如同烧开水,不论大火或小火,重点在于不能间断。一般人难免有喜新厌旧的习惯,刚开始觉得新鲜,冲劲十足;经过一段时间后,便觉索然无味,见异思迁;又或者耐心不够,短时间的努力看不到成果,就想放弃,这就是懈怠,因此,要以“进如意足”来提升动力。经云:“念念相继,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当投注全部心力,在选定的目标上踏实耕耘,涵泳致知,体悟深厚,不仅学会技术层面,更能体会无穷的妙理及兴味。

  除了增广学问、才能,充实人生历练,还要能够净化、沉淀,否则往往容易迷失在追求成就的岔路。于是,运用“慧如意足”,沉淀归零,思惟所学的知识、学问,乃是实践利他行愿的资粮,而不是为了掌声或虚名。放下多余的妄念,从有所求回归到单纯无我的心念,创造生命的深度及广度,人生将更充实、更有意义。

志向为导 专注精进

  至圣先师孔子,广学多闻,修养丰厚,不但精通六经典籍,也娴熟礼仪、音乐、射箭等种种技艺。然而,孔子的成就并非来自天赋异禀,而是专心致志的成果。史书中记载,孔子钻研《易经》,韦编三绝;学习琴艺,反覆弹奏一曲,直至通透神韵;面对学问,不仅吸收新知,且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样坚定的态度,来自内在伟大的抱负──冀以修身治心之道,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专注力,来自内心对理想的坚持,以及耐心、恒心、不好高骛远的踏实行履。在这个复杂、多元的时代,一不小心就容易在虚拟的世界中迷失方向,因此,我们需要清楚明白的心智,判断正确的方向,并善用佛法的智慧,才能活出丰富多彩的人生。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