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本期主題:職場好修行







職場上,競爭不如取得雙贏,換環境不如轉念。

運用佛法的智慧,抱持著恭敬、慈悲、和合、真誠、感恩、利他之心,把工作當成自我修練、提升的機會,職場即成道場,工作即是修行,「樂在工作」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無礙

文/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鉢法師

   您是否曾在面對老闆的責問時,心生懼怕?您是否曾在面對工作的壓力時,驚慌失措?您是否曾在面對客戶的要求時,惶惶不安?您是否曾在面對同事的相處時,疲倦難耐?

  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是什麼樣的變數跳了節拍?還是,其實是自己不適應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步調? 其實,種種的阻礙,只是因為有時忘卻了一個願望、兩件要點、三樣心態、四種原則。

識因果 胸懷悲智

  有時忘了一個願望──一個願意為了他人付出的願望,一個願意令他人感到歡喜的願望。觀察在職場中如魚得水的人,往往在面對他人時,臉上都掛著微笑。他們在工作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於事業的熱忱,認為所從事的工作能夠幫助他人。那些各行各業的優秀員工,莫不是此中的佼佼者。

  有時忘了兩件要點──包容一切的慈悲與判斷是非的智慧。所謂「慈悲沒有敵人」,心中若能常懷慈悲,就能以平和的態度面對逆境;久而久之,在上者眾人愛敬,居下者常受讚歎。有了慈悲,還要有抉擇善惡的智慧,知道什麼事情應當為之,知道什麼事情做了之後則有大患,如此便不會做不該做的事,也不會遭逢不良的因果責任。

  有時忘了三樣心態──知足、忍辱與轉念。《佛遺教經》云:「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的人遇到外在的考驗時,不容易被種種欲望所誘惑,能夠堅住正念,也能依循著正確的方向而行。

  忍辱則是處世妙方。例如,唐朝宰相婁師德在為弟弟送行時,問:「如果有人吐你口水時你會怎麼樣?」婁師德的弟弟答道:「擦乾它就好了。」婁師德便說:「別人會吐你口水,是因為對你不滿,你擦掉它,他就更不滿了,你應該要讓它自己乾掉。」婁師德之所以能成為宰相,更為當時的名臣狄仁傑所欽佩,都是因為他寬廣的胸襟。

  轉念,是在遭逢危厄時的救命良藥。有些人之所以常會覺得走投無路,實是由於自己放不下外在變異的境界,而總是往死路看,卻忘了轉個彎之後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有時忘了四種原則──不論是修行或是在社會上工作,每個人都希望有好的結果,但如何實踐呢?導師 覺大和尚將佛法與世間法作了一個巧妙的結合,便是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不論何時何地,四箴行都可以是做人做事的準則,也是修行學佛的入手處。

依法行 處處無礙

  每個人都希望事事無礙,卻不知障礙並不是來自於外在的境界,而是心中的烏雲蒙蔽了自我的覺性,反苦為樂,自造苦因。因此,修行學佛的目的就在於去除心中的烏雲,在種種的境界中超越自我,轉識成智。

  修行,並不只在寺院當中,真正的修行,是時時刻刻用所學習的法門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漸漸地,才能達到處於任何境界當中皆能依法而行,無所障礙。祖師大德所說的「直心是道場」、「平常心是道」,就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人道公門不可入,我道公門好修行,若使曲直無顛倒,腳踏蓮花步步生。」不論是在佛門或是職場,只要心中常存正確的知見,將佛法帶入生活之中,便能轉逆境而成淨土,自在無礙的人生唾手可得。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