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善圓彰--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修行一個是動,一個是靜。古德云:「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靜坐時,一念不生;在動當中,要經常檢討反省,克己以嚴,待人以寬,事事都退後一步想,處處都往正面想,不起惡念,這樣就是福德。
修善斷惡 落實修行
神秀大師偈云:「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修行,要調身、調心。如何調適?就好像種樹一樣,一株樹苗種下去,假使不拔草、澆水、施肥,樹就長不大。拔草、施肥,就是指持戒清淨、修善斷惡,這念心時時刻刻要檢討反省,使當下這念心不起貪、瞋、癡。有了煩惱,就像有了灰塵,馬上用懺悔、檢討、反省,把它擦掉。這是漸次修證的道理,依據這個道理用功,也能契悟菩提。
如果對於一念不生的境界有所契悟,打坐時就用一念不生的法門。如果做不到一念不生,還有瞌睡、妄想、無明、煩惱,心始終靜不下來、定不下來,就必須修加行,修「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惡念令滅除,未生惡念令不生」等方便法門。例如:誦經、持咒、早晚課誦,使自己善念時時現前。
四正勤就是念法,看看我們這念心有沒有與佛法相應?已生善念令增長,時時刻刻都要起善念,從早到晚都要起善念。所謂「動則萬善圓彰」──心無善念不起,口無善言不說,身無善事不行。
明白之後,日常生活時時刻刻都是修行,不是離開日常生活另外去修行。我們的心好像水一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往正面想,起善念,心中就是光明,就是功德,這念心水就能載舟;往負面想,起惡念,就是黑暗,就會覆舟。
假使不起善念,看到人家好,心生嫉妒,就招罪過了。為什麼要嫉妒?因為別人出風頭,討好父母、師長,深怕自己被冷落,說風涼話,這就是嫉妒;看到人家打坐,自己心中不是味道;看到人家成績很好,嫉妒人家,甚至毀謗人家……自己不但不起善念,而且還起惡念,心量狹窄,就招罪過了。佛法是最實在的,一個念頭將來產生一個報身,善念是一個好的報身、惡念是壞的報身,所以,不要把四正勤看得太簡單,從開始學佛到最後,都是很管用的。
三業相應 自利利他
修行就在平時,只起善念,不起惡念。不但起善念,而且動之於身,要身體力行。嘴巴要去宣傳,去說好話。古人云:「莫道人之短,莫說己之長。」我們的口容易犯過失,因此,口無善言不說。什麼是善言?不利眾生的事或使人增長煩惱的事,絕對不說。經云:「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得度世。」我們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不讓他人增加煩惱,這個就是修行,這個就是利益眾生。現在一般人不知道要講好話,不知道讚歎他人,偏偏喜歡說自己的好處,膨脹自己、炫耀自己,這就不是修行。
日常生活中,孝順父母、恭敬師長、兄友弟恭、夫妻之間忍讓包容……這些都能做到,就是修行,就是根本。假使做不到,即使請了一尊菩薩到家裡,怎麼求也不靈;假使做到這些根本,求什麼都有感應。這就是真正的佛法,要在日常生活中去用功,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
佛法是人生的真理,今生聽聞佛法,是過去所種的善根,要珍惜這個善根,無論是做人、做事,本著慈悲心、恭敬心、平等心、無我心,對佛法、對自己、對社會有信心,發長遠心,持續不斷地努力,人生就很有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