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总在实践后
文╱普耕精舍禅修班学员 传参
“佛学”跟“学佛”是不同的,佛学属于教育层面,学佛便是佛学教育的实践。简言之,前者是属于“知”的范畴,后者属“行”的领域。
佛学与学佛
在道场听经闻法,是我一生中最感恩的经历。假使没有善知识的甘露洗礼,将届不惑之年的我,或许依然在迷糊中度日,毫无自觉。除了不容易发现自己内心的烦恼及习气外,还会因为缺乏智慧及定力,而被外境之风左右,始终踏不上人生的正确道路。
记得求学期间,老师曾在课堂中问及:“在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理论中,你们觉得‘知’和‘行’哪一个重要呢?”当时的我,觉得“行”比较重要,因为听到道理很容易,但是实践所知却很困难。
初入社会时,往往以自己的观念待人接物。总相信人性本善,对人真心、对事认真、原谅别人的伤害……但是,抱着这样想法的我,却在他人一次又一次的恶言恶行之后,产生了质疑。宽容是正确的吗?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怯懦,才招来别人的不尊重?即使有了这样的质疑,我依然不愿以恶口回报对方。然而,心中累积的情绪,却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和他人。于是,生气取代了宽容,原谅变得困难。
三年前,上司在办公室里大声怒骂我,我忍不住也以同样的音量驳斥他的误解。但,离开后的我后悔了:“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应对呢?他只是误会我,我应该平心静气地回覆他的疑问。”我想到佛法所说的“因缘”,既然是因缘,也会有生灭,我又何需生气?隔天一早,我便主动前去道歉:“对不起,我不应该对您大声吼叫,一切都是我的错,请您原谅我!”他依然一脸不耐,几天后才愿意跟我说话。过了将近一个月后,上司突然跟我说:“对不起,那天我因为心情不好,才找你当出气筒,请你别放在心上。”当下,我真的好欢喜!欢喜的不是他的道歉,而是他放下了折磨他一个月的情绪。
藉境以练心
到精舍听经闻法后,看待人、事、物的角度都产生转变。现在的我改变了,我给自己更多机会去观照内心的念头,发现许多念头都可以再深入分析,因为,有些念头其实只有考虑到个人眼前的需求,并没有考虑到周遭人、事、物的需要及想法。这个改变是在自己与人相处时,产生种种问题后成就的,所以,修正习气及烦恼,除了要有善法薰修外,还要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去实践,才能真正落实。
过去,虽然知道对于他人的过错要宽恕及包容,但最后还是禁不起考验,而以愤怒的方式去解决。因此,自以为的知道,并不是真知道。进一步来说,假使只是为了实践宽恕而宽恕,却看不见自己的心,也无法袪除心中的无明,往后很有可能会重蹈覆辙。
因此,如果再让我在“知”与“行”之间选择,我的答案是:“‘解行并重’才能真正地解,才是真正的行。解与行是不能分开的!”唯有正确的知见,才能引领我们走对的路,也唯有在途中不断地反省检讨,才能实践佛法的真谛。所以,我们要紧紧跟随善知识的脚步,藉由实践善法,发现自己的习气及烦恼,断恶修善,照亮自己的人生,也照亮身边所有的人。相信您也会跟我一样,以修行为乐的!这一点,我真的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