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本期主題:知與行







  明明知道,卻做不到,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如何縮短「知」與「行」之間的距離,將所習得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從學習者轉變為實踐者,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成功祕笈。

  運用這份成功祕笈,喚醒心的力量,不再掙扎、勉強,不再找藉口,戰勝習氣,創造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零阻力人生!



真知行實

文╱見荀法師


  由於一般人容易犯「重知輕行」或是「徒懸空談」之弊端,因此,明代理學家王守仁提出「知」與「行」並進的觀點,令學人「才」、「德」兼備,培養國家棟樑、社稷精英,遂有大眾耳熟能詳的「知行合一」學說盛行於世。學佛道者,又何嘗不是如此?

真知與行實

  佛言:「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由此可知,修行學佛若能依照佛陀的教誨,躬行於日用當中,時時返觀自照,反省檢討,有過失則立即改之、斷之,無過則持續修之、持之。此理即同「四正勤」的道理一樣,必能成就助道的增上因緣。

  何謂「真知」?王陽明言:「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南朝宋謝靈運之《辨宗論》中答慧驎問:「真知者照寂,故理常為用,用常在理,故永為真知。」而佛言:「真知義者,知諸眾生悉有佛性。」佛法言:「悟寂無寂,真知無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雙亡』之中道。」綜上可知,「真知」者於動靜閒忙當中必能與理相應,也就是能如實解知,能如是事行。

  所謂「行實」,即是能依照道理而有實際的作為,而非「世俗大夫僅好大言,卻少實行之弊病」。《大寶積經》載:「實語天子說偈讚曰:『佛行實語因,以是世瞻仰,至心樂聽聞,為得佛法故。』」佛不但如實說、如實知,更如實於因地中身體力行,其清淨的身口意三業乃眾生最佳典範。

  「真知」與「行實」有何關聯呢?是一非一、是二非二?王陽明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答顧東橋書》云:「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由是可知,二者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同手心與手背一般。

多聞與苦行

  佛法更深入地闡述此理。佛陀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雖能憶持佛所宣說的甚深妙理,然而,於佛住世時並未能漏盡煩惱,成就羅漢聖果。及佛滅後,肩負集結經典的重責大任,在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嚴格砥礪下,促使阿難尊者精進辦道,於將臥之際徹見自己本來面目,為禪宗西天二祖,承繼傳佛心燈、續佛慧命的重責大任。因此,不但要「真知」,而且還要「行實」,方得佛法真實受用。

  憨山大師云:「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閑」。由此可知,誦經不只是念誦經文而已,而是要口而誦,心而惟,知而解,解而行,方能了達諸佛妙理,如經云:「修行真行實諦行,滿一切智具足行。」於因地中,行一分得一分的受用,行十分得十分的受用,直至百分之百如實行、如實受用,方能與諸佛如來等無差別。故佛是「真知行實,行實真知」,不愧堪稱「三界導師、四生慈父」,為一切眾生所共尊重、敬仰,為世所師,為弟子所法啊!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