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解行並重--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修行學佛一個是知,一個是行。知到哪裡,就做到哪裡,知和行要配合起來。行是事,知就是理。
真知實行 事理圓融
佛法一個是事,一個是理。如果有事沒有理,盲目修行,就稱為盲修瞎練,愈修愈糊塗,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方向。例如,走路要有一個方向,才能到達目的地;作學問也要有一個方向,學業才能成就;做事有一個方向,事業才能成就;修行也要有一個方向、一個目的,不要走錯路,道業才能成就。
許多研究佛學的人,念了幾部經,就把這些道理掛在口頭上說東說西,稱為「口頭禪」。古云:「說到做不到,是名不到道。」說而不做,如同入海算沙、說食數寶,這是執理廢事,有知無行。為什麼知道卻做不到?因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於道理還沒有透徹了解,不能通達。如果知達到最高點,完全沒有一點懷疑,就是「真知」。真知,就一定要去實行;行到最高境界,就是真知。
因此,執事廢理,容易起無明、生煩惱;執理廢事,容易落空。所以,事理無礙,行解並進,最後達到事理不二,就契入如來境界。以前有一位雲光法師,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感動天人來散花。天上的花一掉下來,都變成了石頭,石頭裡面還有花,稱為雨花石。雲光法師喜歡吃牛肉,常邊吃邊說「吃而無吃」。他雖懂得般若空性之理,但功夫不夠,吃了以後卻空不了,業還是存在,所以往生後即墮為牛身,痛苦不堪。
解行並重 般若實相
所以,不但要說到,還要做到,行解並重,言行一如,這就是真正的般若。般若,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了解道理,屬於文字般若。要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假使沒有真正去修,沒有真正去依教觀心,始終佛是佛、眾生是眾生,生死還是生死、涅槃還是涅槃,煩惱是煩惱、菩提是菩提……自己得不到真實的受用。因此,依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在日常生活上安住這念心,有了煩惱,就要趕快對治,時時刻刻檢討反省,行住坐臥、動靜閒忙,始終不離當念,這就是實相般若。
儒家王陽明也強調「知行合一」,知達到最高的境界,自然與行互相契合;行達到最高的境界,理就現前。佛法則說「解行並重」,知道道理了,還要去落實,只有自己親身實踐以後,才能真正體會到理和事本來就是一個。
教理就是一條路,一個指路碑,就如同在地圖上按圖索驥。人人都有一個寶山,要想找寶山,必須知道寶山在哪裡?寶山找到以後,怎麼樣去開採寶山?經教上就是講這些道理。假使專門去講道理,就像雖然知道寶山的地點,但是自己不去開採,怎麼可能得到寶?所以,我們要按圖索驥、要去實踐,這就是行解並重,就是真正的菩薩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