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谛听 善缘广结
文╱普耕精舍护法会执行秘书 传演
我从法师身上学到一种生活的智慧──柔软的慈悲。
有了这些元素,生活就不大一样。有什么不同呢?
身为学校老师的我,曾经以为管教学生生活言行乃为师之责,只要目的是为了学生好,符合正义原则,学生就应该受教。其实,所谓的好坏,乃是取决于接受者的感受。随着人、时、地、物的变迁,能接受的方法就不一样。假使没有考虑到对方,等于没有客制化设计,即使出发点是为对方好,对方仍无法感受到为师者应有的慈悲。
两年前,曾经有一位学生的手机被好友弄丢了。失主尴尬地站在我面前,欲言又止,原来是心里希望好友向他道歉,并赔偿他一支新手机,却不知如何说出口。
身为人师的我,很高兴他们愿意让我参与他们的不愉快,这是一个契机。虽然刚开始,我在内心责怪那个弄丢手机的学生,但作为和事佬,我把弄丢手机的男孩找来,以关心的语气提醒他“有借有还”的道理。谈话过程中,那位学生才恍然想起他所遗忘的事情。
事后想想,虽然这是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假使只是把做错事的人责骂一顿,不仅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也会破坏他们之间的友谊,错失让他们学习、成长的机会。很庆幸当时我选择压下那个自以为是、一向喜欢霸气主持正义的我,并且看出这件事背后所隐藏的意义。
一年半后,再次遇到那位弄丢手机的男孩,他央求我为他写推荐函。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了解他。其实,我与他的善缘,结在慈悲心作用的那一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