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中台广传








中台禅寺一百年度春季僧众精进禅七

文/编辑部


  经云:“禅者,佛之心。”佛心,即是人人本具之清净心,这念心非从外得,须靠自身亲证体悟。本寺为增进僧众道业,特于二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九日举办四梯次僧众精进禅七,中台本山及海内外精舍法师皆把握难得因缘回山参加,于心地上专注用功,藉此反观自省,长养定慧,期见本来面目。

万缘放下契本心

导师慈悲开示大众,道是本具,莫向外求,时时觉察、觉照,身口意三业清净即是无上菩提。
 
过堂、行香、静坐,动静之间,体悟本具的妙明真心。
  二月十五日下午二时,庄严摄受的起七仪式正式揭开禅七序幕,主七见灯和尚开宗明义提示大众:禅七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天当中克期取证,证到人人本具的清净心。大众平日基于大慈悲心,于常住、精舍、学院弘法度众、研究经教,这些都是方便善法,进了禅堂就要万缘放下,安住在心性之理,如此才能契悟菩提涅槃,成就无上佛果。

  禅七期间,大众收摄六根门头,透过早晚课诵、静坐、行香、过堂等规律的行程,返照自心、参禅悟道,体会“语默动静体安然”的妙意。导师 觉大和尚与主七见灯和尚的法语甘露,引导大众建立正确的知见与修行的方向,藉以破除我见,契悟真实的生命。

  导师在禅七中慈悲为大众开示:禅坐就是净心、定心、明心。第一步要静下来,就是止;第二步要净化,就是观。观,就是智慧,保持清楚明白的心,进而将心中的烦恼漏尽。《六祖坛经》云:“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佛道是本具的,就是诸位听法的这一念心,莫向外求,要直下承担。所谓“迷即众生,觉即菩提”,佛就在烦恼当中,如金在矿;转识成智,则如铁炼钢。破除我执、法执,心得到净化,即可成就道果。修行虽分为顿悟与渐修,却不相违背,目的都是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过程中所产生的神通、感应,亦不要执着,因其本质是虚妄不实、也是本具的。所有法门都是对治法门,不管念佛、诵经、持咒、修善法,都是以毒攻毒,是方便;唯有念自性佛、诵无字真经,归于无念,才是最高境界。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佛法以人为根本,人以心为根本,心以觉为根本,修行要回归心地,才能了生脱死。

  古人云:“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六根即为禁城之六门,六根对六尘起六识,犹如贼人戕害自身的清净功德,所以要觉察、觉照,守住自心之城门。在世间,人容易受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风境界所扰,产生种种障碍与烦恼,唯有靠定力与智慧方能面对,这些都要靠平时的努力。经云:“刹那率尔心,堕境第一念。”人之所以有生死,就是心意识不断地迁流、攀缘,所以要时时保持正念、保持平常心,达到不送不迎、不拒不求、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境界,即可称为入理圣人。圣人是以这念心为标准,不是以相为标准,《孟子》云:“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身为僧众,除了外现出家相,还要修持这念心,也就是菩提心、无住心、清净心、无染着心……这些就是修德,故古德云:“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随缘不变真主人

  导师劝勉大众,修行要在静中养成,动中磨炼。茶陵郁禅师云:“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心清净,六根就清净;六根清净,六尘就清净;六尘清净,十八界就清净,也就是真正的净土。过去、现在、未来都在这念心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要舍本逐末,向外追求。对这个道理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才不愧今生出家修行。

  主七和尚于开示中提到,要了解心的真实相貌,修行才能踏实,生命才能实在。所谓“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这念心的本质是真空妙有,找不到具体形象,却有知(觉性)的存在;觉性作用,故有种种作为、现象产生,所以“一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不离当念”。凡圣之别,就在于知见。面对妄想、执着之时,要先认识宾主关系,就能掌握用功的方向。心中的烦恼念念相续,犹如客人来来去去,而能知的心始终清楚明白,没有改变,这就是真正的主人。过去大众执妄为实,所以与道无法相应,今日找到路头,就要坚住正念,随顺觉性,安住在觉性、空性、佛性上,一路到底,最后烦恼、执着慢慢减少,身心得到净化,必能有所成就。

  经云:“菩提觉法乐,涅槃寂静乐。”透过禅七的精进参究,大众法师对于心法有了更深一层的契悟,除了自身找到修行的路头,百尺竿头再进步,未来在弘法度众的菩萨道业上,必能更事理圆融,开启一切有情的自性光明,成就真正的人间净土。



  

单元首页